温度对双向时分复用光纤时间传递精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温度对双向时分复用光纤时间传递精度的影响
【摘要】:理论推导了光纤链路双向时延差(TDEV)的稳定度与温度、双向时间间隔、波长间隔,以及距离的关系,并分析了温度对双向时分复用(TDM)光纤时间传递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幅度、双向时间间隔、以及传输距离的增加,双向TDM光纤链路时延差的稳定度逐渐变差。典型温度变化情况下,时间间隔小于100 ms时,3000 km双向TDM光纤链路时延差的稳定度优于1 ps/d。相同温度变化和距离的情况下,时间间隔小于100 ms的双向TDM光纤链路时延差的稳定度优于波长间隔为0.1 nm的双向波分复用(WDM)光纤链路。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双向TDM光纤时间传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室温环境下双向TDM光纤时间传递系统不对称偏差的均值随光纤长度(2 m~100 km)的变化小于29 ps,接近时间间隔测量仪器的噪底。100 km光纤双向TDM光纤时间传递的稳定度优于30 ps/s和20 ps/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光纤光学 时间传递 光纤温度系数 时间偏差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27016,61107041)
【分类号】:TN929.11
【正文快照】: 1引言光纤通路具有带宽高、稳定性好、损耗低等优点,基于光纤的时间传递成为高精度时间传递的有效途径[1-5]。目前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主要有环回法(Round-trip)[6]和双向比对法两种[7]。波兰克拉科夫理工大学(AG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8]和法国的激光物理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建国;吴龟灵;洪泽华;陈建平;;温度对光纤频率传输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补偿[J];光电子.激光;2011年03期
2 于龙强;卢麟;王荣;经继松;吴传信;朱勇;;Sagnac效应对光纤时间传递精度的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3 李晓亚;朱勇;卢麟;吴传信;经继松;李得龙;;高精度光纤时频伺服传递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雷;吴龟灵;沈建国;邹卫文;陈建平;;大动态范围连续可调光纤实时延迟线的设计与制作[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2年03期
2 李乐逊;邹卫文;吴龟灵;陈建平;;DFB激光器的高稳定宽带锁频方案设计和实现(本期优秀论文)[J];光通信技术;2013年03期
3 李晓亚;朱勇;卢麟;吴传信;经继松;李得龙;;高精度光纤时频伺服传递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4 陈瑞昊;吴龟灵;邹卫文;沈建国;王灵东;陈建平;;光纤频率传递光学相位补偿系统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4年04期
5 李得龙;卢麟;张宝富;李晓亚;滕义超;;基于相位波动远端补偿的微波频率光纤传递新方法[J];光学学报;2014年07期
6 刘辉;;高稳定性RoF系统的快速相位误差校正方法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4年09期
7 张杰;周栋明;;单波长单光纤时间双向传递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10期
8 王翔;卢麟;王荣;朱勇;张宝富;吴传信;韦毅梅;;基于光纤的时间伺服传递距离拓展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5年02期
9 王翔;王荣;卢麟;朱勇;张宝富;吴传信;韦毅梅;;基于SDH网络的高精度授时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年02期
10 王灵东;吴龟灵;沈建国;胡亮;李新碗;陈建平;;基于100km光纤链路的时间和频率同时传递[J];光学学报;201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雷;温控高精度大范围连续可调光纤延迟线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彭玉兰;基于分布式光纤协同的近场无源测相定位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陈瑞昊;光纤频率传递系统中的光学相位噪声补偿方案的优化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菽莹;汪歆;韩振兴;都智刚;王晓扬;李新碗;陈建平;;干涉型光纤Michelson微弱磁场传感器降噪方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8年07期
2 张帆;侯冬;郭海鹏;赵建业;张志刚;;光纤时间频率传输的时延抖动主动补偿[J];光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常乐;董毅;孙东宁;张达敏;谢玮霖;胡卫生;;光纤稳相微波频率传输中相干瑞利噪声的影响与抑制[J];光学学报;2012年05期
4 于龙强;卢麟;王荣;经继松;吴传信;朱勇;;Sagnac效应对光纤时间传递精度的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5 侯冬;李鹏;西鹏;赵建业;张志刚;;Timing jitter reduction over 20-km urban fiber by compensating harmonic phase difference of locked femtosecond comb[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10期
6 杨旭海,翟惠生,胡永辉,李志刚,李孝辉;基于新校频算法的GPS可驯铷钟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伟;光纤族系列绪论[J];有线电视技术;2000年04期
2 张凯穗,连柯;电力光纤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力系统通信;2003年05期
3 李纯丹,陈福深,郑光金;一种光纤色散监测的改进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谷卫峰;董志刚;王旭光;;光纤色散导致切换掉话的分析与处理[J];硅谷;2012年10期
5 王国栋;石英系光纤概述[J];压电与声光;1985年04期
6 田洪健,肖飞;光纤色散补偿技术[J];通讯世界;2000年05期
7 何一心;光纤骨干传输网中的光纤色散分析及解决方案[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李志刚;李军;吴吉祥;黄基前;;光纤延时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光通信技术;2007年06期
9 张哲;;光纤的正确选择和使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10 曹维敏;;V型光纤在1.55μm有低损耗和最小色散[J];传输线技术;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汪业衡;杜柏林;;光纤色散稳定性和零色散稳定位移光纤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家斌;;通信网络中光纤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卢平;;新一代光纤及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200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司立宏;何宁;;频域相移法在光纤色散测试中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徐善驾;马哲旺;;径向非均匀光纤的改进阶梯法分析[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6 张树强;韩庆荣;谢康;罗杰;;长飞公司高保实(HiPosh)光纤的性能特点与应用[A];第三届中国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梁伟军;王智;江中澳;;布拉格光纤色散特性的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文军;“光纤三杰”主导市场[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鲁德明;光纤测试与监测技术:日趋成熟 应用普及[N];中国电子报;2007年
3 何珍宝;新型宽带通信光纤G.656技术和特性[N];人民邮电;2005年
4 孙德华 孙忠滨;光复用技术及DWDM新动态[N];人民邮电;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舸;光纤中超连续谱产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漆晓琼;基于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的光纤无线电系统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纯丹;光纤色散相移监测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苏北;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的码型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石健;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复用通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屈锋;光纤中的非线性偏振演化对NALM环传输特性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5 黄蔚村;纳米光纤中单脉冲传输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苗新;克服光网络传输距离限制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赵春梅;常规光纤及色散渐减光纤中皮秒脉冲的孤子效应压缩[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曹涧秋;光纤传输质量的初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陈会杰;光纤色散对ROF系统传输性能影响的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10 袁咏梅;DWDM系统技术及组网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8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91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