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均匀阵列的波束空间DOA估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均匀阵列的波束空间DOA估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波达方向(DOA)估计 非均匀阵列 波束空间 对数螺旋 保角变换
【摘要】:随着现代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智能天线、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雷达、声呐等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而这些技术都对波达方向(DOA)估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DOA估计成为了当今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非均匀阵列和均匀阵列相比具有阵元数量小,方向图可调节的特点,成为DOA估计的研究热点;波束空间预处理则可以降低所需处理信号维数,提高信噪比门限,也属于DOA估计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非均匀阵列和波束空间预处理结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概括如下:首先,基于一维Butler网络进行了波束空间DOA估计,将天线阵列接收到的信号通过Butler网络形成波束空间信号,再从波束空间信号中选择若干信号运用MUSIC算法进行DOA估计。该技术可以使用现成的Butler网络进行测向,误差比传统方法小;与MUSIC方法相比计算量和信噪比门限较低;当阵元间距大于半波长时,由Butler网络的特性可以消除伪峰的影响,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接着,研究了一种基于非均匀线阵的最优化波束空间DOA估计算法。使用粒子群算法设计了一种具有平坦陡峭波束增益的非均匀线阵用于抑制干扰信号,并采用最优化波束空间技术设计了波束变换矩阵用于达到较高的DOA分辨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和MUSIC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信号判断成功概率,并且具有滤除干扰信号的能力。然后,基于一种4臂对数螺旋双极化天线阵列运用波束空间技术进行了DOA估计。该天线阵列具有窄主瓣、低副瓣的方向图,因此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天线单元采用等边三角形微带双极化天线,从而具有极化分集的能力;构造出一种基于双极化天线阵列的波束空间预处理的技术,对该阵列进行了DOA估计。比较仿真结果发现该算法具有比其他算法更高的分辨率。最后,通过保角变换将4臂对数螺旋阵变换为均匀矩形阵,利用ESPRIT算法进行了DOA估计。仿真实验证明了基于保角变换的ESPRIT算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波达方向(DOA)估计 非均匀阵列 波束空间 对数螺旋 保角变换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1.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10-15
- 1.2.1 非均匀阵列综合的发展动态10-11
- 1.2.2 波束空间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11-13
- 1.2.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13-15
- 参考文献15-19
- 第二章 DOA估计与波束空间理论19-34
- 2.1 阵元空间DOA估计19-27
- 2.1.1 窄带信号模型19-21
- 2.1.2 天线阵列模型21-22
- 2.1.3 信号的统计特性22-24
- 2.1.4 DOA估计方法24-27
- 2.1.5 仿真分析27
- 2.2 波束空间DOA估计27-32
- 2.2.1 波束空间预处理模型28-30
- 2.2.2 波束空间信号的统计特性30
- 2.2.3 波束空间预处理DOA估计的克拉美罗界30-31
- 2.2.4 波束变换矩阵的性能指标31-32
- 2.3 本章小结32-33
- 参考文献33-34
- 第三章 基于一维Butler网络的波束空间DOA估计34-42
- 3.1 均匀线阵的Butler网络34
- 3.2 Butler网络的数学模型34-36
- 3.3 基于Butelr网络的波束空间DOA估计36-40
- 3.4 本章小节40-41
- 参考文献41-42
- 第四章 基于非均匀线阵的最优化波束空间DOA估计42-51
- 4.1 最优化波束形成42
- 4.2 波束变换矩阵增益42-43
- 4.3 阵列间距的粒子群优化43-46
- 4.4 DOA估计的仿真46-48
- 4.5 本章小结48-50
- 参考文献50-51
- 第五章 基于对数螺旋双极化天线阵列的波束空间DOA估计51-62
- 5.1 4臂对数螺旋天线阵列的设计51-54
- 5.2 等边三角形微带双极化天线单元的设计54-56
- 5.3 波束空间预处理56
- 5.4 基于4臂对数螺旋双极化定向天线阵列的波束空间DOA估计56-59
- 5.4.1 基于双极化定向天线的信号接收模型57-58
- 5.4.2 阵列的波束空间DOA估计58-59
- 5.5 本章小结59-61
- 参考文献61-62
- 第六章 基于对数螺旋阵列的ESPRIT的DOA估计62-73
- 6.1 保角变换62-63
- 6.2 ESPRIT算法63-64
- 6.3 对数螺旋阵列的ESPRIT估计64-70
- 6.4 本章小结70-71
- 参考文献71-73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7.1 全文工作总结73
- 7.2 未来工作展望73-75
- 致谢75-77
- 作者简介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舟;吕继荣;;多工作模式下数字波束形成的工程实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3期
2 J·R·沃林顿 ,邱文杰 ,谢处方;相控朿雷达的波束形成方案[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3 H·史蒂斯凯尔 ,邱文杰 ,谢处方;数字波束形成天}樯躘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4 陈建峰,黄建国;基于多波束系统的多目标高分辨定向新方法[J];电子学报;1999年03期
5 胡宏林,郭凯,朱近康;强方向性干扰下跳波束通信方式的性能分析[J];通信学报;2003年09期
6 李秋生;黄隆胜;刘小燕;;等间距圆形阵的波束性能仿真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玉洪;保铮;;任意分布阵列天线波束宽度的精确估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8 查林;;波束域积累检测应用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9 张亦希,傅君眉,汪文秉;卫星阵馈反射面多波束天线赋形波束的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4期
10 杨蓓蓓;;随机误差对数字波束形成系统性能的影响[J];信息化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艳芹;方世良;;波束形成中多目标分辨率研究[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赵智勇;才振华;;矢量阵多目标谱线挑选MVDR波束形成[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璐;椭球粒子与激光有形波束的相互作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褚宏云;超高速毫米波无线通信网中继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陈阳;水声阵列信号处理理论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徐魁文;天线和逆散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汪加洁;偏心粒子对有形波束散射及椭球粒子的彩虹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志高;圆环形数字阵列方向图综合相关技术研究与验证[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魏晨;数字阵列雷达发射多波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东升;基于一种舰载圆柱相控阵天线的波束形成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年
4 田宣宣;光纤延迟线与多波束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力;收发数字波束形成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遵立;基于有源天线的LTE系统的波束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阳阳;阵列系统中的波束形成安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杨恺;基于非均匀阵列的波束空间DOA估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颜振;蝙蝠生物声纳声场波束的本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王静;某雷达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93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