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延的物理防克隆技术研究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时延的物理防克隆技术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防克隆函数 微处理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认证 密钥生成
【摘要】:物理防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 PUF)是物理安全领域的一种热门技术。凭借防克隆攻击、防篡改以及轻量级等良好的特性,使其在系统认证及密钥生成等安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防克隆函数的实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基于时延的物理防克隆函数是其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案,其原理简单、实现方式多样并展现出了良好的物理防克隆特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微处理器PUF方案,借鉴微处理器指令执行原理提取FPGA阵列上的随机时延作为该物理实体的标签,经过在Spartan6 FPGA平台上测试验证,基本可以满足物理防克隆函数的特性和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物理防克隆函数的相关定义和属性,分析了基于时延的物理防克隆函数的基本原理,比较和分析了不同实现方式的性能。然后分析了微处理器PUF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案并在S3C2440微处理器上进行了验证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PUF的实现方案具有可行性。接着给出了基于FPGA的微处理器PUF的系统实现方案,包括软硬件平台的介绍、系统结构分析、功能模块设计与仿真,并对该系统方案进行了测试,针对测试结果分析本文所设计的PUF实现方案的相关属性。同时,本文将设计实现的物理防克隆函数电路应用于认证和密钥流生成器中,阐述了认证和密钥流生成器的实现原理,并分析了本文所设计的物理防克隆函数应用于认证和密钥流生成器的方式,最后分析了应用于认证后的效果以及生成的密钥序列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有效的实现认证,生成的密钥流序列随机性良好。
【关键词】:物理防克隆函数 微处理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认证 密钥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8.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5
- 1.2.1 物理防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8-13
- 1.2.2 物理防克隆技术的应用13-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15-16
- 第二章 基于时延的PUF技术16-24
- 2.1 相关定义16-17
- 2.2 物理防克隆函数的评价指标17-18
- 2.3 集成电路中的参数差异18-19
- 2.4 基于时延的PUF技术19-22
- 2.4.1 基于时延的PUF相关技术简介19-22
- 2.4.2 基于时延的PUF的性能比较22
- 2.5 本章小结22-24
- 第三章 基于微处理器的PUF设计方案24-32
- 3.1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24-25
- 3.2 微处理器的超频工作性能25-26
- 3.3 基于微处理器的PUF设计方案26-27
- 3.4 实验结果27-31
- 3.4.1 S3C2440处理器简介27-28
- 3.4.2 S3C2440指令执行情况28-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基于FPGA的微处理器PUF的设计与实现32-58
- 4.1 系统软硬件开发平台32-38
- 4.1.1 硬件开发平台32-33
- 4.1.2 相关硬件资源的使用33-37
- 4.1.3 系统软件平台37-38
- 4.2 微处理器PUF的FPGA实现38-52
- 4.2.1 系统结构38-39
- 4.2.2 各单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39-52
- 4.3 系统性能测试52-57
- 4.3.1 单元模块功能测试52-54
- 4.3.2 系统测试54-55
- 4.3.3 PUF属性测试55-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微处理器PUF技术的应用58-68
- 5.1 认证58-59
- 5.2 随机密钥流生成器59-66
- 5.2.1 密钥流生成器的基础知识60-62
- 5.2.2 密钥序列生成器模型描述62-63
- 5.2.3 密钥流生成器的性能分析63-66
- 5.3 本章小结66-6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8-70
- 6.1 全文工作小结68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纯祥;王磊;祝跃飞;;无线自组网络上基于身份的密钥生成协议[J];计算机工程;2005年24期
2 夏瑞学;;密钥生成与管理系统[J];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3 常郝;周国祥;;基于书写力与字形信息的生物特征密钥生成[J];计算机应用;2009年08期
4 常郝;周国祥;吴仲城;申飞;;基于生物特征的密钥生成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7期
5 童立,甘嘉州;一种高效的基于令牌的密钥生成方案[J];计算机工程;2002年09期
6 郑飞;安全层次系统及其密钥生成算法[J];通信保密;1991年04期
7 郑飞;安全层次系统及其密钥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92年01期
8 杨立卓;叶哲江;;子密钥生成算法的改进[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易小琳;刘旭辉;;基于时空混沌同步的同步密钥生成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张福泰;基于向量空间接入结构的分布式密钥生成[J];电子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飞;黄承杰;吴仲城;;生物特征加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晶晶;基于无线信道环境的密钥生成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陈熙;鉴别生物特征提取及密钥生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午;基于接收信号强度后处理的传感网密钥生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陈叶蓉;基于时延的物理防克隆技术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3 周百鹏;基于无线信道特征提取的密钥生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常郝;基于动态手写签名的生物特征密钥生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张丽;认知无线网络密钥生成机制与通信安全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尚昭辉;无线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宇琪;基于MIMO信道估计密钥生成协议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吴红海;基于加密域多生物特征融合的密钥生成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梁君;两个安全可证明的基于身份的群密钥生成协议[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陈娜娜;基于LBP的人脸密钥生成算法及其在加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3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93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