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的广义门限群签名方案
本文关键词:基于身份的广义门限群签名方案
更多相关文章: 门限群签名 身份密码系统 双线性对 秘密共享
【摘要】:针对门限群签名中存在特权集的问题,根据短签名的思想构造了一个门限群签名方案,应用秘密共享的思想,把签名的特殊要求、多个参与方与秘密共享方案结合起来,对秘密的分发采取多重分割的方法.该方案简单有效地实现了群成员的动态变更.此外,与同类方案相比,它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单位】: 开封大学公共计算机教研部;
【关键词】: 门限群签名 身份密码系统 双线性对 秘密共享
【分类号】:TN918.91
【正文快照】: 0前言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系统是Shamir于1984年提出的[1].在这一公钥密码系统中,使用者的公钥就是自己的身份信息(名字、地址等).而使用者的私钥,通常是由一个可信的第三方根据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来计算的.与以前的公钥密码系统不同,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系统能立即确定使用者的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泰,张方国,王育民;群签名及其应用[J];通信学报;2001年01期
2 吴秋新,钟鸣,杨义先,胡正名;一个数字群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J];通信学报;2001年11期
3 黄振杰,郝艳华,王育民;授权群签名[J];电子学报;2004年05期
4 王晓明,陈火炎,符方伟;动态门限群签名方案[J];计算机学报;2004年09期
5 何业锋,张建中;一个有效且安全的群签名方案(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4期
6 何业锋;有效的动态群签名方案(英文)[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4期
7 王海艳,王汝传;群签名方案之比较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10期
8 司光东,张建中,何军;两种群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5年05期
9 王晓明;;一个安全的多群签名方案[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07期
10 李敏;王尚平;马晓静;秦慧;;分级群签名[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兴兰;聂荣;;一种改进的群签名成员删除解决方案[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薛春生;王箭;;一种可撤销的动态群签名方案[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张跃宇;陈杰;王育民;;一种强不可伪造的群签名方案[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朱斌;余梅生;;支持成员撤消的门限群签名算法[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韩晓花;李乔良;袁遇晴;;基于椭圆曲线群签名方案的多银行电子现金系统[A];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彪;杨小东;黄海宁;;一种基于Weil配对的群签名方案[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刘丽华;曹正军;;一个Tseng-Jan群签名改进方案的不可追踪性[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京良;李艳平;王育民;;基于VLR短群签名的安全电子拍卖[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震天;陈持协;王标;;基于有限域GF(2~n)上圆锥曲线的群签名方案[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岳笑含;可信计算环境下基于群签名的匿名远程证明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祝建华;安全群签名体制研究及安全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新社;群签名安全性分析与改进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钟军;群数字签名方案的设计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柳欣;面向群体的实用匿名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袁丁;通信安全认证与保密协议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王继林;公钥体制下的匿名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琴;基于格的群签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佳丽;群签名的研究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朱莹;群签名方案的分析与改进[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赵建峰;群签名的理论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司光东;群签名方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汪小芬;群签名体制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敏;群签名理论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姜燕;群签名的发展及群签名体制的设计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玉;群签名方案的设计与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陈瑞志;高效群签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6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94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