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协作感知吞吐量最大化
本文关键词:认知无线电协作感知吞吐量最大化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 协作感知 最大化吞吐量 随机位置
【摘要】:当今时代频谱资源的匮乏及其利用率的低下是通信领域中面临的主要现状。认知无线电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和方法很好地改善了频谱资源的使用状况。基于机会频谱接入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频谱感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知无线电系统的感知性能越好,相应的系统可以获得的吞吐量也就越大。本论文首先对认知无线电的背景、概念、研究现状和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在第二章对频谱感知技术中的能量感知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之后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只有一个主用户的单信道简单情形下,运用协作感知的方法,通过对感知时间的搜索来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并且在改变系统其他参数的条件下,分析了参数对系统最大化吞吐量的影响。从中可知,当系统的呈报时延不可忽略,并且多个次级用户只通过一个公共的信道呈报感知结果时,过多的次级用户参与协作感知反而会使系统的吞吐量下降。其次,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在多信道的条件下,以最大化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吞吐量为目的,采用协作感知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际环境,提出不同的系统模型和规划问题。针对多个次级用户去并行感知多个主用户问题,为了寻求主用户信道与次级用户之间的最佳分配情况,又提出了性能具有差异的解决算法。通过提出算法确定了多个次级用户和多个主用户信道之间的最佳分配情况,最优的感知时间,从而最大化了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吞吐量,之后对不同算法所能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性能做了比较和分析。次优算法在获得系统最大吞吐量方面的性能接近穷举算法,但是与穷举算法相比,次优算法有着非常低的复杂度。特别地,在第四章采用了实际中主用户和次级用户之间随机位置的思想,引入了平均干扰功率限制,使该种情形下的系统模型更为复杂。同样地,在多信道模型中,也对制约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因素,例如融合策略,分组情况,呈报时延,感知时间,干扰功率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 协作感知 最大化吞吐量 随机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符号对照表11-13
- 缩略语对照表13-16
- 第一章 绪论16-24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6-18
- 1.2 认知无线电的概述18-22
- 1.2.1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18-20
- 1.2.2 认知无线电的现状20-21
- 1.2.3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21-22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2-24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22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22-24
- 第二章 频谱感知与单信道协作感知研究24-52
- 2.1 频谱感知概述24-25
- 2.2 单点能量感知25-33
- 2.2.1 能量感知的原理26
- 2.2.2 能量感知的帧结构26-27
- 2.2.3 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27-33
- 2.3 协作感知33-37
- 2.3.1 分布式协作感知34-35
- 2.3.2 融合准则35-36
- 2.3.3 协作分集式感知36-37
- 2.4 单信道协作感知研究37-51
- 2.4.1 系统模型与分析37-39
- 2.4.2 决策融合准则下的研究39-44
- 2.4.3 数据融合准则下的研究44-51
- 2.5 本章小结51-52
- 第三章 多信道并行协作感知吞吐量最大化52-72
- 3.1 系统模型与问题规划52-54
- 3.2 解决算法54-63
- 3.2.1 穷举算法54-59
- 3.2.2 贪婪算法59-60
- 3.2.3 次优算法60
- 3.2.4 三种算法的比较60-63
- 3.3 多信道并行协作频谱感知的研究63-69
- 3.3.1 不同融合准则63-65
- 3.3.2 感知时间和感知帧长65-67
- 3.3.3 不同分组情况67-69
- 3.4 本章小结69-72
- 第四章 基于随机位置的多信道并行协作感知吞吐量最大化72-96
- 4.1 系统模型及问题规划72-76
- 4.2 算法解决76-89
- 4.2.1 穷举算法76-83
- 4.2.2 基于次级用户感知信噪比最大的次优算法83-85
- 4.2.3 基于次级用户单点感知的次优算法85-87
- 4.2.4 基于次级用户协作感知的次优算法87-88
- 4.2.5 穷举算法与次优算法的比较88-89
- 4.3 多信道并行协作频谱感知的研究89-94
- 4.3.1 感知时间89-91
- 4.3.2 呈报时延91-92
- 4.3.3 干扰功率92-94
- 4.4 本章小结94-96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96-98
- 5.1 总结96
- 5.2 展望96-98
- 参考文献98-102
- 致谢102-104
- 作者简介104-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期认知无线电评审专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2 ;本期认知无线电评审专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3 ;本期认知无线电评审专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4 毕志明;匡镜明;王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电信科学;2006年07期
5 田峰;程世伦;杨震;;无线区域网和认知无线电技术2[J];中兴通讯技术;2006年05期
6 王金龙;;认知无线电专题讲座(一) 第1讲 认知无线电[J];军事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7 刘栋;吴启晖;;认知无线电专题讲座(一) 第2讲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探讨[J];军事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8 梁燕芬;殷瑞祥;;认知无线电技术[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3期
9 李彬;郭莉;;一种新的基于认知无线电和开放无线结构的终端架构[J];移动通信;2007年05期
10 王军;李少谦;;认知无线电:原理、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清;郭宗良;;认知无线电及其军事通信应用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李俊葶;陈金鹰;刘庆丰;徐广伟;;浅谈认知无线电[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开志;杨平;王书诚;;认知无线电在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A];2011船舶电气及通讯导航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辉;苏泽友;谢伟;;认知无线电综合抗干扰电台设计构想[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饶毓;曹志刚;;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标准化进程[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罗凡;陈金鹰;;认知无线电在震后应急通信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骥;;浅谈认知无线电在军事领域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郝刚;甘志春;;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问题研究[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C];2014年
9 王斯瑶;付琳;;认知无线电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刘庆丰;陈金鹰;李俊葶;卓有福;;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高效频谱利用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 王宇宙 编译;认知无线电发展综述[N];电子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卢子月;认知无线电让网络不再拥挤[N];通信产业报;2011年
3 常丽君;避堵走闲,,美开发认知无线电上网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认知无线电: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N];人民邮电;2007年
5 江苏泰州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刘浏 窦沛沛;认知无线电整合“闲散”频谱[N];通信产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郑焕斌;未来通讯 看我独霸[N];科技日报;2006年
7 北京邮电大学WSPN实验室 雷光;认知无线电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特约撰稿人 吴康迪;日本4G路线明晰 “催熟”新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9年
9 四川 杨远清 编译;可检测空闲频带的认知无线电接收器[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卢子月;无线似水 应需而动[N];通信产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星;认知无线电网络机会路由算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何浩;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法;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的QoS保障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亮;谱效和能效优化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资源分配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郑仕链;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白晓娟;干扰对齐技术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左加阔;认知无线电中稀疏频谱检测及资源分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陈龙;面向传输优化的认知无线电资源分配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沈田;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杨立标;基于QoS的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频谱管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协作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陈行之;认知无线电中感知时间的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左明智;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会合算法的仿真与改进[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4 杨世康;分布式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利用的研究及改进[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文召;基于粒子群算法认知无线电联合频谱检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舒磊;认知无线电网络资源分配与管理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7 刘玲玲;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联盟形成博弈的合作通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谭哲;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动态合作中继选择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吴雨霏;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检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石磊;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频谱资源空域重用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3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96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