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离焦变形镜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非稳腔 + 变形镜 ; 参考:《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年08期
【摘要】:根据非稳腔薄片激光器腔内离焦的特点和主动校正的应用需求,针对性地设计离焦变形镜,对激光器腔内离焦进行实时补偿。采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圆形镜面圆心处设置1个驱动器,圆周上均布4个驱动器的5通道布局模式,仿真分析了筋板厚度和镜片厚度对离焦的校正效果影响,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研制出水冷式离焦变形镜,其静态面形PV值为0.34μm,波前动态范围为±16μm。在离焦变形镜和二维变形镜组合模式下进行了薄片激光器强光主动光学校正试验,谐振腔腔内像差PV值从6.76减小到1.44,光束质量从19.5提高到6.5,有效地改善了输出光束质量,验证了离焦变形镜对非稳腔薄片激光器离焦校正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focus and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active correction, the defocus deformable mirror is design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ocus in the laser cavity. Using the piezoelectric ceramic as the driver, 1 drives are set up in the circular mirror center, and the 5 channel layout mode of the 4 drives is distributed on the circle,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is made. The effect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stiffener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lens on the correction of the defocus is aff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optimized design, the cold deformable deformable mirror is developed. The PV value of the static surface is 0.34 m,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wavefront is + + 16 M., and the active optical correction test of the thin laser beam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mbined mode of the deformable deformable mirror and the two-dimensional deformable mirror. The PV value of the intracavity aberration is reduced from 6.76 to 1.44, and the beam quality is increased from 19.5 to 6.5. The output beam quality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defocused deformable mirror for the defocusing correction of the unstable cavity thin slice laser are verified.
【作者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分类号】:TH74;TN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赵楚军;;变形镜驱动器位置偏差对低频相位拟合能力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5期
2 马剑强;刘莹;陈俊杰;李保庆;褚家如;;200单元硅基单压电变形镜的设计与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8期
3 赵洪志,赵达尊,沙定国;分块式变形镜的计算机模拟[J];光学技术;1993年01期
4 吴毅,王英俭,,龚知本;变形镜波前校正非线性响应剩余位相方差分析[J];光学学报;1995年08期
5 陈新东;;9点促动变形镜性能测试及在空间相机中的应用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10期
6 黄林海;宁禹;杨华峰;饶长辉;姜文汉;;基于变形镜面形的多帧相位反演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7 陈新东;郑立功;罗霄;张学军;;校正低阶像差的9点促动变形镜——设计与实验[J];光学学报;2012年03期
8 胡诗杰;许冰;吴健;姜文汉;;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系统像差解耦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12期
9 代万俊;胡东霞;周维;赵军普;张鑫;张];蒋学君;邓武;黄小军;朱启华;;腔镜位置变形镜波前补偿与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9年11期
10 李邦明;沈建新;廖文和;张运海;;微机械薄膜变形镜校正性能及控制算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新东;郑立功;张学军;;一种新型的变形镜促动器排布方式-设计与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饶伏波;乔大勇;苑伟政;姜澄宇;;分立式微变形镜的单元排列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剑强;刘莹;李保庆;褚家如;;新型单压电片变形镜的设计与表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靳冬欢;王三宏;;关于新型MEMS变形镜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常伟;;基于薄膜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6 吕赛君;白剑;侯西云;杨国光;;基于MOEMS的微光学自适应微镜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阴慧娟;新型变形镜可揪出早期眼病[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刘耕;投资1亿推动 激光变形镜产业化[N];东莞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耕;激光“变形镜”将在莞量产[N];东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为民;表面工艺静电驱动MEMS变形镜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莹;压电变形镜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马剑强;压电厚膜驱动的变形镜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何崇文;硅基多孔不变形镜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孙全;基于PolyMUMPs技术的微机电变形镜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杨华峰;用于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空间校正能力的组合变形镜波前校正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许晓慧;基于PZT厚膜的MEMS微变形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李邦明;基于微机械薄膜变形镜的像差校正技术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轶群;多层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变形镜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浩;基于双变形镜的人眼像差校正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曹芬;边缘驱动低阶变形镜设计与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丹;小像差压电变形镜制造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刘娟;变形镜驱动器排布对低频位相拟合能力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2年
6 孙晓林;基于音圈电机变形镜的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7 马志波;MEMS微变形镜测试及工艺防粘附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乔大勇;基于MEMS技术的自适应光学微变形镜的设计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何洋;MEMS微变形镜的系统级建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张亚超;液晶波前校正器和变形镜高低阶自适应校正方法的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1827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82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