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单个金纳米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单个纳米晶上转换发光

发布时间:2018-05-02 00:56

  本文选题:表面光学 + 上转换发光 ; 参考:《光学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稀土离子掺杂上转换纳米晶在生物成像和光伏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较低的上转换效率限制了其应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在纳米尺度下操控单个金纳米棒与单个上转换纳米晶耦合,通过单颗粒光谱学研究了金纳米棒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纳米晶上转换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强度对激发光的偏振方向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当激发光偏振方向平行于金纳米棒长轴时,纳米晶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可以分别获得最大增强倍数为18和40的发光增强。
[Abstract]:Rare earth ion doped up-conversion nanocrystals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bioimaging and photovoltaic, but their low upconversion efficiency limits their applicati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probe was used to control the coupling of single gold nanorods with single up-conversion nanocrystals at nanoscale. The effect of 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of gold nanorods o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nanocrystals was studied by single particl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nanocrystalline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excited light. When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excited light is parallel to the long axis of gold nanorods, the green and red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nanocrystals can obtain the maximum enhancement of 18 and 40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740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设备研究专项(61227902)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6ZR1409400)
【分类号】:O482.3;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娟,孙聆东,许京军,张光寅;用转移函数方法研究铒离子上转换发光与抽运功率的关系[J];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2 杨建虎,戴世勋,姜中宏;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及研究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3年03期

3 裴晓将,侯延冰,徐征,赵谡玲,滕枫;水热法合成稀土氟化物材料YLiF_4:Er,Tm,Yb的上转换发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6期

4 郭海;乔艳敏;;稀土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祝林锋;林健;孙真荣;李玉琼;李东卫;;掺铒TeO_2-Nb_2O_5-ZnO系统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J];功能材料;2008年10期

6 花景田;陈宝玖;孙佳石;程丽红;仲海洋;;稀土掺杂材料的上转换发光[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年04期

7 张晓君;;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1年27期

8 赵谡玲,侯延冰,孙力;一种掺铒离子化合物的上转换发光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9 于放达;陈欢;赵丹;秦冠仕;秦伟平;;利用核壳结构实现纳米颗粒的多色上转换发光[J];发光学报;2014年02期

10 臧竞存,刘燕行,方方;钨酸钕单晶光谱及其上转换发光[J];中国稀土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莉;关彩虹;于孟斌;金亮;陈高云;;上转换发光技术在生化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2 陈大钦;王元生;余运龙;刘锋;黄萍;;钕掺杂的纳米结构玻璃陶瓷的红外激发紫外上转换发光[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冷雪松;徐玉恒;;三掺Nd:Yb:Ho:LiNbO_3中的能量上转焕发光[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3激光和非线性光学晶体[C];2012年

4 刘熠;刘倩;冯玮;李富友;;上转换发光生物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邹先梅;刘熠;朱幸俊;姚立明;冯玮;李富友;;808nm激发的上转换发光纳米复合探针用于次氯酸的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6 赵谡玲;侯延冰;徐叙tb;;不同基质材料中铒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潘秀红;;悬浮技术制备稀土掺杂钛酸盐玻璃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伟;李娇;涂银勋;高当丽;田宇;郑海荣;;水热合成六方相NaYbF4:Pr3+晶体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朱幸俊;李富友;;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复合结构用于小动物多模式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10 董浩;王也夫;李洋;张超;孙聆东;严纯华;;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的调控及其光敏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恩海;Yb~(3+)/Mn~(2+)共掺杂钙钛矿氟化物ABF_3可调宽带上转换发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巩思宇;单晶钛酸铅纳米纤维的稀土掺杂、复合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商晓颖;飞秒光与连续光激发的掺Er~(3+)纳米材料上转换机制与操控[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崔越;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NaREF_4制备、优化及应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丁莎;Mn~(2+)掺杂钙钛矿三氟化物结构调控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宗玲博;钇氧化物基质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增强效应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7 张馨丹;新型无机、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8 李艾华;飞秒激光激发稀土掺杂铌酸锂单晶的上转换发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祝汉成;高亮度、高热稳定性及抗辐射稀土掺杂铝酸盐粉体上转换发光及其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郑克志;稀土掺杂微纳材料中高阶多光子上转换发光及其电子布居过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佳燕;光子晶体及金属银纳米颗粒增强稀土掺杂NaYF_4纳米颗粒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雪娥;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红伟;含氧酸盐基质光转换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翟梓会;试验优化设计稀土离子掺杂钼酸盐荧光粉发光性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关莹;镱离子Yb~(3+)掺杂钒/钼酸盐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王欣;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近红外光激发的光动力治疗联合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陶冶;销镱铥掺杂12CaO·7Al_2O_3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廖艳平;铒镱锂掺杂AZO陶瓷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潘云星;稀土掺杂Ba_(0.8)Sr_(0.2)TiO_3陶瓷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徐艳玲;稀土离子(Yb~(3+),Tm~(3+),Er~(3+))共掺杂YAG单晶光纤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31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831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