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指示雷达压制类干扰反对抗试验与实测数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目标指示雷达压制类干扰反对抗试验与实测数据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有源噪声压制干扰 干扰识别 目标位置检测 干扰抑制
【摘要】:目标指示雷达在受到大功率压制类干扰时,各方面性能明显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工作能力,有必要对雷达所受干扰进行识别进而抑制,从噪声及各类干扰中提取出有用信号,让雷达能够正常工作。本文就压制类干扰反对抗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噪声调频干扰、梳状谱干扰和灵巧噪声干扰经过雷达接收机之后的模型。其中将噪声调频干扰和梳状谱干扰的模型都建成了脉冲式,因为这样更符合低功率干扰机的工作机制。(2)针对(1)所建干扰模型,研究了三个特征参数,用于识别噪声调频干扰、梳状谱干扰、灵巧噪声干扰和目标回波(欺骗类干扰和目标回波算一类)。(3)研究了多脉冲目标位置检测方法。在雷达发射多个脉冲周期信号时,可以利用多个周期信号脉压后积累的效果来检测目标位置。这为干扰抑制奠定了基础。(4)研究了基于相位重构的目标位置检测方法。利用雷达接收信号的相位信息,重构单位恒模信号,对其作脉压处理,随后检测目标在PRI内的位置。和多脉冲目标检测方法一样,为干扰抑制奠定了基础。(5)研究了基于置换滤波的干扰抑制方法。在中频范围内,利用雷达接收信号的两次自乘和滤波,置换干扰和目标回波的幅度,使目标回波幅度得到提高,而干扰得到了抑制。(6)研究了基于瞬时互相关滤波的干扰抑制方法。假设已通过(3)和(4)的方法找到目标回波在PRI内位置,提取出这段信号设为回波段,用其与雷达发射信号做瞬时互相关,滤波后再做瞬时互相关逆过程,完成干扰抑制。(7)研究了基于信号特性的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也是基于(3)和(4)的前提。根据雷达信号的时频关系,从提取出的回波段中再提取更小的片段做滤波处理,其带宽将远小于干扰带宽,从而可以用滤波器滤除大部分干扰,使干扰得到抑制。(8)用实测的目标回波和噪声调频干扰数据测试上述目标位置检测方法和干扰抑制方法。
【关键词】:有源噪声压制干扰 干扰识别 目标位置检测 干扰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13-14
- 第二章 压制干扰模型14-30
- 2.1 压制干扰分类14-15
- 2.2 压制干扰模型15-23
- 2.2.1 噪声调频干扰15-20
- 2.2.2 梳状谱干扰20-21
- 2.2.3 灵巧噪声21-23
- 2.3 压制干扰的识别23-29
- 2.3.1 特征参数23-28
- 2.3.2 统计判决28-29
- 2.4 小结29-30
- 第三章 噪声调频干扰抑制方法30-56
- 3.1 概述30
- 3.2 多脉冲目标位置检测方法30-35
- 3.2.1 算法原理30-32
- 3.2.2 仿真实验与分析32-34
- 3.2.3 算法小结34-35
- 3.3 基于相位重构的目标位置检测方法35-39
- 3.3.1 算法原理35-36
- 3.3.2 仿真实验及分析36-39
- 3.3.3 算法小结39
- 3.4 基于置换滤波的窄带噪声调频干扰抑制方法39-44
- 3.4.1 算法原理39-41
- 3.4.2 仿真实验与分析41-44
- 3.4.3 算法小结44
- 3.5 基于瞬时互相关滤波的干扰抑制方法44-49
- 3.5.1 算法原理44-46
- 3.5.2 仿真实验与分析46-48
- 3.5.3 算法小结48-49
- 3.6 基于信号特性的干扰抑制方法49-55
- 3.6.1 算法原理49-51
- 3.6.2 仿真实验与分析51-54
- 3.6.3 算法小结54-55
- 3.7 小结55-56
- 第四章 实测数据分析56-66
- 4.1 目标回波和噪声调频干扰实测数据56-57
- 4.2 目标位置检测方法实测分析57-62
- 4.2.1 多脉冲目标位置检测方法57-58
- 4.2.2 基于相位重构的目标位置检测方法58-60
- 4.2.3 基于多脉冲积累和相位重构的目标位置检测方法60-62
- 4.3 干扰抑制实测分析62-65
- 4.3.1 基于瞬时互相关的干扰抑制方法62-63
- 4.3.2 基于信号特性的干扰抑制方法63-65
- 4.4 小结65-6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6-68
- 5.1 本文工作总结66-67
- 5.2 后续工作展望67-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2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本辉;章新华;范文涛;綦敦浩;刘俊星;;基于矩阵滤波技术的海面多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3年03期
2 陈淑军;李焱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抑制措施[J];电子测量技术;1999年01期
3 史阳春;王黎;刘佑宝;;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扰抑制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3期
4 王清;;化工显示仪表应用中的干扰抑制[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年08期
5 孟亚峰;韩荣利;曾令涛;王民全;;电教设备中的干扰抑制及接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6期
6 黄克武;陶然;吴葵;王越;;分数阶傅里叶域与时域联合干扰抑制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10期
7 殷复莲;卢满宏;郭黎利;;测控通信干扰抑制技术综述[J];宇航学报;2009年05期
8 赵楼;何健;陶伟;;一种基于模滤波的水面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2年03期
9 董秀娟;姜囡;井元伟;张嗣瀛;;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大干扰抑制控制器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10 吴仁彪;宫利苹;胡铁乔;;民航地空通信干扰抑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莲;郭伟;余敬东;;直扩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于永强;;基于谱减平滑算法的语音干扰抑制技术[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陈虹;马彦;赵桂军;孙鹏远;郭孔辉;;主动悬架系统的鲁棒干扰抑制:一种多目标控制方法[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4 杨茂英;刘宇;杨晨阳;;分组串行干扰抑制在WCDMA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5 杜鹏;余建国;;3 GPP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尧;崔晓伟;陆明泉;;基于分级参数预测的自适应抗干扰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王益文;刘燕飞;徐艳娇;高艳霞;;额区参与儿童视听干扰抑制的ERP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白燕;卢晓春;;卫星导航系统宽带LFM干扰抑制方法研究[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6 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MIMO-OTH雷达参数估计与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强;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何昭君;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自干扰抑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志亮;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凤威;无线通信变换域抗干扰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郝张红;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时变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畅;回声干扰抑制中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周详;高效率学习中情绪干扰抑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阶;MIMO系统中的定向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乃金;多小区MIMO系统中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赫赫;大规模MIMO系统的干扰抑制合并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李森;多频点DBF接收系统干扰抑制的研究与FPGA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成;LTE网络中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案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金青国;MIMO天波雷达联合发射接收干扰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郭岩;同时同频全双工OFDM无线通信系统自干扰抑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余维应;目标指示雷达压制类干扰反对抗试验与实测数据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冯麒;基于网络辅助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李鹏;基于频率子集的相干快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文翔;同时同频全双工自适应数字自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房龄江;同时同频全双工RLS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15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1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