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海防雷达是海防部队获取海上情报的重要手段,其执勤任务也非常繁重。如果海防雷达执勤训练完全使用装备雷达,既影响雷达的使用寿命又影响雷达战备值勤任务的完成,严重影响雷达装备效能的发挥。所以急需研制海防雷达仿真系统来解决我国海防的难题。目前我国在雷达仿真的开发虽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应用到海防的雷达仿真还没有实例。海防雷达仿真系统,是一套对海侦察雷达装备的软硬件仿真系统。本文通过对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分析,在团队协作下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海防雷达仿真系统包括导调控制子系统、雷达显示分机子系统和雷达收发分机子系统三部分。本文重点研究雷达PPI (plane position indicator)显示器的余辉仿真实现,是本人单独完成的工作。其中创新有如下几点:首先,本文将UTM投影算法应用到PPI显回波数据坐标转换,目前国内还没有此引用实例,有效提高坐标变换的精度。其次,本文使用GDI+双缓冲绘图和矩阵平移算法实现PPI显余辉仿真,该方法也是首次被应用到雷达余辉仿真。矩阵平移算法大大减少余辉实现的计算量,成功解决了画面闪烁和余辉仿真瓶颈的问题。最后,海防雷达仿真系统是我国首个用于海防领域的雷达模拟系统。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的研制,对部队雷达训练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以及高效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防雷达 余辉仿真 平移算法 GDI+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发展及现状10-11
- 1.3 课题研究内容11-12
- 1.4 论文组织结构12-13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13-24
- 2.1 绘图技术介绍13-15
- 2.1.1 GDI+技术13
- 2.1.2 GDI+基本绘图方法13-14
- 2.1.3 双缓冲技术14-15
- 2.2 相关算法介绍15-19
- 2.2.1 四阶变换矩阵的基本算法15-16
- 2.2.2 五阶变换矩阵平移算法16-18
- 2.2.3 一次指数衰减算法18-19
- 2.3 多线程19-21
- 2.3.1 多线程工作原理19
- 2.3.2 多线程优先级和同步19-21
- 2.3.3 多线程优缺点21
- 2.4 定时器21-22
- 2.4.1 MFC定时器的使用21-22
- 2.4.2 定时器优缺点22
- 2.5 本章总结22-24
- 第3章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需求分析24-36
- 3.1 雷达原理24-27
- 3.1.1 雷达的组成24
- 3.1.2 雷达的功能24-26
- 3.1.3 雷达余辉原理26-27
- 3.2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结构功能分析27-35
- 3.2.1 导调控制子系统结构功能分析28-30
- 3.2.2 收发分机子系统结构功能分析30-33
- 3.2.3 显示分机子系统结构功能分析33-34
- 3.2.4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结构功能分析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36-46
- 4.1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结构功能设计36-38
- 4.1.1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框架设计36
- 4.1.2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工作流程设计36-37
- 4.1.3 雷达PPI显框架设计37-38
- 4.2 回波数据处理38-42
- 4.2.1 UTM投影原理38-39
- 4.2.2 UTM投影公式39-40
- 4.2.3 坐标转换40-41
- 4.2.4 双向循环链表41-42
- 4.3 建立雷达余辉仿真模型42-45
- 4.3.1 余辉仿真瓶颈42-43
- 4.3.2 解决雷达余辉仿真瓶颈的方法43-44
- 4.3.3 雷达余辉仿真模型的建立44-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的实现46-67
- 5.1 海防雷达仿真系统的实现46-54
- 5.1.1 导调控制子系统的实现46-48
- 5.1.2 收发分机子系统的实现48-52
- 5.1.3 显示分机子系统的实现52-54
- 5.2 雷达PPI显的仿真实现54-66
- 5.2.1 雷达PPI显外观实现54-55
- 5.2.2 回波数据绘制55-63
- 5.2.3 余辉的仿真实现63-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6.1 论文总结67
- 6.2 工作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红;轨道交通电力培训仿真系统[J];自动化博览;2002年04期
2 刘静;云南水电仿真系统研制与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2003年03期
3 ;用于教战术和原则的教学仿真系统[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5年03期
4 孙勇成,周献中,江金龙,李桂芳;基于灰色聚类法的仿真系统可信度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5年10期
5 宋恒杰;马萍;杨明;王子才;;基于隐Markov模型的复杂仿真系统运行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6年05期
6 王莉洪;冯戈;杜长江;宋立新;王凤军;张立群;;石化仿真系统及其应用[J];化工科技;2009年01期
7 龚宇,,熊光楞;仿真系统与专家系统结合方式分类方法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1996年04期
8 刘博元;姜嘉慧;范文慧;曲慧杨;侯宝存;;仿真系统可信度的灰色层次分析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年08期
9 董平军;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网络版)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年01期
10 谢耀明;220KV、110KV变电培训仿真系统[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雪军;郎诚廉;;机车多媒体教学仿真系统的研究[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徐享忠;王精业;马亚龙;;略论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仿真系统理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李新洪;曾国强;王兆魁;;分布式卫星编队仿真系统[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莲英;黄希发;;体育活动仿真系统及涉及技术浅议[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军;黄绍君;龚光红;;战术仿真系统中数据交互的实时性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静怡;刘力天;;试验通信频谱管理仿真系统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建东;陈红林;吴勇;高晓光;朱建民;宋巍;;航空电子综合化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王知磊;夏永明;;船舶电站多种发电方式联合运行仿真系统中的数据库交互[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珊珊;蔡振江;任雪梅;张娟;陈杰;;温室栽培环境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刘玉芝;邸建红;;铁路微机联锁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晓峰;便携式移动仿真系统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通讯员 海晓涛 记者 张逸飞;高铁牵引变仿真系统研发成功[N];国家电网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柴葳;仿真系统为奥运交通上“保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蓝旺;国际先进交直流仿真系统落户南方电网[N];中国电力报;2004年
5 郭红军邋杨树壁;某型无人机仿真系统研发成功[N];解放军报;2007年
6 张曦 郭江涛 付烨;新疆公司投运750千伏变电站仿真系统[N];国家电网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妍;天津 城市内涝仿真系统再增创新点[N];中国气象报;2012年
8 特约记者 孙兆光;管道仿真系统得到全面推广[N];石油管道报;2007年
9 舒海鹏;技改创新系上“安全带”[N];中国石化报;2000年
10 记者 郭洪敏;500千伏集控站仿真系统通过验收[N];国家电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李彬轩;柴油机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其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孙勇成;M&S的相关VV&A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石峰;基于扩展事件图的复杂仿真系统因果追溯分析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介飞;复杂仿真系统中的行为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勇;复杂仿真系统概念模型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曹星平;HLA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龚建兴;基于BOM的可扩展仿真系统框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妹;面向高层辅助决策支持的军事分析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胡海力;宽波段多目标仿真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宝东;带钢轧制过程网络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林;地铁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三维建模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黄慧;基于IT++的LTE物理层上行链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廖发建;激光器远场光轴稳定性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成;旋转驾驶台式船舶航向控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张耀寰;基于HLA-RTI的AOS多信源链路层接收仿真系统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7 周利敏;战术通信系统云仿真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8 周雅芳;基于HLA-RTI的AOS多信源链路层发送仿真系统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得志;车载武器仿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谢松君;驾驭式虚拟心脏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8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1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