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局域网 软件定义网络 OpenFlow 网络架构 负载均衡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无线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无线局域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无线局域网存在着诸如网络设备臃肿、协议复杂、架构不够灵活等问题,越来越难以适应网络规模的不断增长。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技术即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为解决传统无线局域网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案。与传统网络架构相比,软件定义网络具有控制与转发分离、可编程、集中化管理等特性,如何将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应用于无线局域网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局域网技术,重点介绍常用协议、架构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后引入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分析了软件定义网络的架构和OpenFlow、控制器等关键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几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典型无线局域网架构,接着阐述了几种典型的负载均衡方案。本文在第3章给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无线局域网架构,利用架构的特性,使有线交换网络和接入点具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面,实现了集中化管理。基于该架构,提出了一种无缝切换机制,将传统无线局域网中由终端负责的切换较交给控制器完成。随后,本文对物理层的交换机和AP、控制器层、应用层进行了设计,开发了一款桌面端网络管理应用,并搭建物理实验平台对架构的性能进行测试,通过与传统无线局域网架构的对比实验发现,本文架构在吞吐率、切换时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接下来,基于本文网络架构提出了有线交换网络和无线接入层的负载均衡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OpenFlow对数据流的细颗粒度控制及控制器的全局视角,对网络链路及AP的负载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导致网络负载失衡的问题并做出调整,在调整过程中,综合分析各种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通过编程将这两种算法进行实现并部署在控制器上,物理平台与Mininet仿真平台的实验表明,本文方案有效提高了系统吞吐量,降低了传输时延和丢包率。最后对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 软件定义网络 OpenFlow 网络架构 负载均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5.9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论文主要工作10
- 1.3 论文章节安排10-12
- 第2章 无线局域网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12-29
- 2.1 引言12
- 2.2 无线局域网技术12-16
- 2.2.1 无线局域网标准13
- 2.2.2 无线局域网主要网元13-14
- 2.2.3 无线局域网架构14-15
- 2.2.4 无线局域网中存在的问题15-16
- 2.3 软件定义网络16-19
- 2.3.1 软件定义网络的研究背景16-17
- 2.3.2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17-18
- 2.3.3 软件定义网络研究现状18-19
- 2.4 软件定义网络相关技术19-23
- 2.4.1 OpenFlow19-22
- 2.4.2 控制器22
- 2.4.3 软件定义网络仿真平台Mininet22-23
- 2.5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无线局域网研究现状23-25
- 2.5.1 OpenRoads23-24
- 2.5.2 CloudMAC与SDWLAN24-25
- 2.5.3 Odin25
- 2.6 负载均衡技术25-28
- 2.6.1 无线接入层负载均衡技术25-27
- 2.6.2 有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技术27-28
- 2.7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无线局域网架构29-44
- 3.1 引言29
- 3.2 网络架构29-35
- 3.2.1 物理层30-31
- 3.2.2 控制器与应用层31-34
- 3.2.3 桌面端GUI程序34-35
- 3.3 无缝切换机制35-37
- 3.4 系统测试37-42
- 3.4.1 性能指标37-38
- 3.4.2 网络模型38-39
- 3.4.3 性能测试39-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第4章 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44-64
- 4.1 引言44
- 4.2 有线交换网络的负载均衡44-50
- 4.2.1 路径权值算法45-47
- 4.2.2 流调度算法47-50
- 4.3 有线交换网络负载均衡算法性能分析50-54
- 4.3.1 搭建实验环境51-52
- 4.3.2 性能测试52-54
- 4.4 无线接入层负载均衡算法54-58
- 4.4.1 影响接入点性能的参数55
- 4.4.2 AP权值算法55-57
- 4.4.3 无线接入层负载均衡过程57-58
- 4.5 无线接入层负载均衡算法性能分析58-62
- 4.5.1 物理实验平台58-60
- 4.5.2 仿真平台60-62
- 4.6 综合性能测试62-63
- 4.7 本章小结63-6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5.1 论文工作总结64
- 5.2 未来工作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坤玉;汪鹏;魏振春;卫星;;基于改进邻居图的WLAN快速切换机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王文涛;王奇枫;郭峰;唐菀;;基于Open vSwitch的SDN网络平台构建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张振华;张艳君;;基于FIT AP/AC的无线网络漫游与负载均衡研究[J];软件导刊;2014年05期
4 张白;宋安军;;基于Iperf的网络性能测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6期
5 滕劲;徐昌庆;;WiFi中多AP间快速切换的研究与实现[J];通信技术;2009年11期
6 张国鹏;张海林;赵力强;;WLAN中基于协作博弈的比例公平性带宽分配机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肖德宝;陈历淼;艾翔;;下一代网络配置管理协议NETCONF的研究与实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浩琳;沈世锦;张正风;;AP技术发展与组网应用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8年05期
9 徐勋业;熊中柱;王志军;;VoIP语音时延的分析和研究[J];光通信研究;2007年01期
10 林梅琴;李志蜀;陈黎;袁小铃;周密;;Netperf的工作原理及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034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3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