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变波门大斜视滑动聚束SAR成像关键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6 16:06

  本文关键词:变波门大斜视滑动聚束SAR成像关键技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斜视高分辨率SAR 滑动聚束 变波门 波束分割 二级极坐标格式算法


【摘要】:大斜视高分辨率SAR成像中,改变开启波门的操作可以在保证距离测绘带宽度的情况下减小录取回波的数据率,滑动聚束的扫描模式可以在保证高分辨率的情况下扩大方位场景范围。但是变波门后只能获得交错的距离徙动曲线,而滑动聚束的扫描方式容易引起方位模糊。该文研究了变波门大斜视滑动聚束模式下SAR成像的关键技术,提出分子孔径升采样的解模糊算法以及基于空域波束分割的二级极坐标格式算法(PFA),将对波门变化的补偿融入运动补偿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先波束分割后子图像拼接的方法突破了PFA平面波前的近似对成像场景尺寸的限制,显著扩大了传统PFA的有效成像场景范围,使其适用于大斜视滑动聚束模式下的大场景成像。实测数据处理表明了算法对大场景变波门数据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大斜视高分辨率SAR 滑动聚束 变波门 波束分割 二级极坐标格式算法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1引言机载SAR斜视成像己经成为机载火控雷达的重要工作模式之一,在正侧视已经做到了0.1 m级别[1-9]的基础上,我国机载大斜视[10-13]SAR成像处理也在向0.1 m级高分辨以及大幅宽方向不断发展。一般可以采用滑动聚束的扫描模式来获得大的方位幅宽,而滑动聚束模式下如果PRF选取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长耀,陈仁元,邓海涛,方志红,葛家龙,王燕宇;机载聚束SAR的信号处理技术[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3年04期

2 蒋为;李敏慧;;星载SAR滑动聚束模式研究[J];现代雷达;2011年03期

3 刘寒艳;宋红军;程增菊;;条带模式、聚束模式和滑动聚束模式的比较[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陈颖颖;贾鑫;吴彦鸿;;对聚束和滑动聚束模式下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旁瓣侦察比较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8期

5 唐敦乙 ,沈伯礼;带状会聚束的形成及应用[J];电工电能新技术;1985年04期

6 于历;一类光场态的高阶反聚束和振幅的高阶起伏[J];量子电子学;1996年01期

7 杨威;李春升;陈杰;王鹏波;;星载SAR滑动聚束模式三步扩展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傅雄军,高梅国,何媛;一种有效的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9 毛新华;朱岱寅;朱兆达;;一种基于数字聚束的极坐标格式算法波前弯曲补偿[J];宇航学报;2013年02期

10 杨志强;郭巍;王岩飞;赵刚;;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数据分块模拟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付文宪;李少洪;毛士艺;;聚束式SAR中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的改进[A];图像 仿真 信息技术——第二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廖力鸣;雷开卓;黄建国;黄海;;水下等离子体声源双元聚束叠加方式与性能[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威;李春升;于泽;陈杰;;星载SAR混合模式总体参数设计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汪礼成;任家栋;钟超;贾艳胜;何益康;;对地聚束成像SAR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A];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曾海彬;曾涛;胡程;朱宇;;聚束SAR成像算法中的几种插值方法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6 李荦;张晓玲;;基于Chirp Z变换的机载双站聚束式SAR成像[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鹏波;陈杰;李春升;杨威;;基于改进Deramp处理的滑动聚束SAR成像处理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8 黄颐;邹化民;王仁卉;戴明新;钟桂荣;刘达;;不用CBD附件在JEM—100CX(Ⅱ)型电镜上实现会聚束衍射的几种方法[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9 章效锋;严易锋;冯国光;;Bi—Sr—Ca—Cu—O系超导相中共生结构的会聚束观察[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祺;星载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吴玉峰;多模式SAR成像及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曾乐天;机载高分辨聚束SAR成像及运动补偿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孙进平;机载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算法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5 高祥武;星载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6 周鹏;星机双基地SAR系统总体与同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庚;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志鹏;滑动聚束模式下的SAR三维成像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龚玉明;聚束模式下弹载SAR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韩星;滑动聚束双基前视SAR成像理论与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祝晨辉;滑动聚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回波建模与成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秦义;软X射线聚束透镜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7 张坤;电子直线加速器聚束系统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8 范馨月;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杨海光;双站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分辨力特性及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林玲娟;滑动聚束式下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1043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43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