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自组网中混合多址接入协议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层自组网中混合多址接入协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d hoc网络 混合多址接入协议 TDMA 子网分割 节点漫游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已紧密相关。然而集中式的网络具有灾后难恢复的诟病,因此具有分布式特征的Ad hoc网络已在无线通信网中被广泛应用。由于Ad hoc网络具有无需固定基础设施、自修复等特性,使得该网络不仅可以应用于民用领域,更适用于军事战场。由于军事通信对时延、吞吐量等关键性能指标具有严格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子网分割与节点漫游的规模化分层分布式Ad hoc网络,并设计了适用于该网络架构的混合多址接入协议。本文设计的混合多址接入协议将TDMA、跳频多址以及空间复用技术相结合,该协议在有效降低业务时延,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同时,能增强网络的抗毁特性。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支持子网分割与节点漫游的规模化分层自组网架构。该网络架构可支持单级、多级自组网。在该架构中,子网内采用正交跳频图样来提升网络容量,子网间通过公共跳频图样来保证全网的互联互通。2.在规模化分层自组网架构下,研究节点同步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多址接入问题。本文首先结合TDMA、跳频多址与空间复用技术提出一种多粒度、具有节点密度感知和服务质量保障的混合多址接入协议。其次通过超帧结构、时隙分配算法以及时基统一方案的设计,实现了在大规模场景下低时延的信道接入。然后本文提出了基于位置信息的网关节点发送机制,该机制能有效减缓网间冲突,进而提升网络吞吐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协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3.在规模化分层自组网架构下,研究高速移动场景中子网分割与节点漫游问题,旨在提升网络抗毁性。本文首先设计动态维护节点选取策略、网关选取方案及依概率的网关节点发送机制,确保分割子网的迅速组建,并解决了由于子网分割造成的网关节点迅速增多而导致的冲突问题。然后设计了孤立漫游节点与脱网节点集的重入网方案,该方案能保证漫游节点安全入网,从而有效增强网络抗毁性。仿真结果展示了分割子网组网方案和孤立节点、脱网节点重入网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Ad hoc网络 混合多址接入协议 TDMA 子网分割 节点漫游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符号对照表11-12
- 缩略语对照表12-15
- 第一章 绪论15-19
- 1.1 Ad hoc网络简介15-16
- 1.2 Ad hoc网络适用领域16
- 1.3 研究现状16-17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7-19
- 第二章 规模化分层分布式自组网架构设计19-25
- 2.1 规模化分层分布式自组网网络架构19-21
- 2.1.1 分层自组网架构介绍19-21
- 2.1.2 动态维护节点和网关节点选取方案21
- 2.2 规模化分层自组网中MAC协议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21-22
- 2.3 MAC协议体系架构及相关技术方案22-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三章 多粒度QoS保障的混合多址接入协议设计与实现25-59
- 3.1 混合多址接入协议中的TDMA协议设计方案25-34
- 3.1.1 TDMA超帧结构介绍25-27
- 3.1.2 时隙分配策略27-30
- 3.1.3 时隙发送的帧格式介绍30-34
- 3.2 混合多址协议中跳频同步方案研究34-37
- 3.2.1 无外部授时条件下的跳频同步分析34-35
- 3.2.2 外部授时条件下的跳频同步分析35-37
- 3.2.3 部分接收机可以授时情况下的跳频同步分析37
- 3.3 MAC层接入机制研究37-39
- 3.3.1 混合多址接入协议的主要思想37-38
- 3.3.2 MAC层接入机制的详细内容38-39
- 3.4 混合多址接入协议仿真实现39-57
- 3.4.1 OPNET仿真工具介绍40
- 3.4.2 仿真模型设计40-44
- 3.4.3 仿真结果及分析44-57
- 3.5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规模化分层自组网的移动性及抗毁性研究与实现59-87
- 4.1 分割子网和漫游节点的产生59-60
- 4.1.1 分割子网的形成59-60
- 4.1.2 漫游节点的产生60
- 4.2 分割子网的组网机制60-70
- 4.2.1 分割子网动态维护节点选取策略60-65
- 4.2.2 分割子网网关节点选取、更新及业务时隙分配方案65-68
- 4.2.3 分割子网网间时隙分配方案及冲突分解机制68-70
- 4.3 漫游节点的重入网方案70-74
- 4.3.1 孤立漫游节点重入网方案71-72
- 4.3.2 脱网节点集重入网方案72-74
- 4.4 分层自组网抗毁性仿真验证及分析74-85
- 4.4.1 动态组网测试74-77
- 4.4.2 子网分割场景业务性能测试77-78
- 4.4.3 节点漫游场景业务性能测试78-85
- 4.5 本章小结85-8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7-89
- 5.1 本文工作总结87-88
- 5.2 对研究方向的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3
- 致谢93-95
- 作者简介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柱,李建东,刘凯;依据用户妥善安排的多址接入协议在分布式无线网络中的性能研究[J];电子学报;2002年08期
2 郜宁;姚宏;张国龙;李明贵;;一种改进的多址接入协议[J];航空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3 张学一;付晓梅;周化锰;;一种格约减辅助的协作多址接入方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陈晓曙,杨烨,王霄峻;预约统计无线分组多址接入控制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唐文照;李波;张蕊;;基于信道预约及信道感知的复合多址接入协议[J];计算机仿真;2009年08期
6 王正超;;基于中央预定信令调控的多址接入(英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肖楠;梁俊;柏鹏;赵尚弘;;基于状态响应的分组预约多址接入协议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年06期
8 刘凯 ,李建东 ,张文柱;一种用于多跳分布式无线网络的多址接入协议及其性能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3年08期
9 王凯东,田斌,易克初;星上抽样侦听统计自适应多址接入协议[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10 何宏;李建东;盛敏;;一种基于实时优化思想的多址接入协议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雪田;周正;张晓平;;基于正交小波波形的多脉冲超宽带多址接入系统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朱雪田;周正;张晓平;;基于正交小波波形的多脉冲超宽带多址接入系统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汉涛;刘凯;张军;;高动态自组织网络中的高效多址接入协议[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继东;郑宝玉;;Ad Hoc网络中一种基于多包接收的多址接入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樊艳;谢文武;刘守印;黄光明;郑军;;UWB系统多址接入方法的比较研究[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赵瑞琴;申晓红;白卫岗;;IEEE 802.11多址接入机制在水声网络中的应用研究[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7 邢小琴;刘凯;;Ad Hoc无线网络中信道选择冲突避免多址接入协议[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周亚建;李建东;;星型模式的UPMA多址接入协议[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辉宇;沙学军;张乃通;;多径环境中TH-UWB的多址接入模型[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大鹏;刘凯;;多跳Ad Hoc网络中保证QoS的多址接入协议[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风 冼就毅;南宁市全力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N];西部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晋;非正交多址接入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巫书航;基于信息论的多址接入信道用户协作关系的建立与识别[D];清华大学;2015年
3 周亚建;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虞凯;移动通信系统多址接入干扰与小区间干扰分析与抑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京席;多址接入信道下LDPC码的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陈丹;MIMO链路ad hoc网络中的多址接入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赛;TTNT数据链的多址接入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冉少强;基于Nutaq平台的高效多址接入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国鑫;无线自组织网络TDMA多址接入和分组转发设计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徐鑫;基于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肖正瑛;认知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吞吐量和能量消耗优化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6 张玲玲;空天信息网络宽带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杨永涛;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刘丹;分层自组网中混合多址接入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胡一帆;基于中继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付博;认知协作多址接入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5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8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