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双陷波超宽带天线及其可重构性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05:37

  本文关键词:双陷波超宽带天线及其可重构性的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宽带 双陷波 可重构 全向辐射


【摘要】:早在2002年以前,超宽带(Ultra-WideBand, UWB)技术就已经在军事通信和雷达遥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从200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3.1-10.6GHz的超宽带频段划归商用以来,UWB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高速率传输和短距离传输的民用和商用无线通信系统。作为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天线的作用无可替代,所以UWB天线对UWB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众所周知,在超宽带频段内还存在着诸如全球微波互连接入(WiMax,3.4~ 3.6GHz)、C波段卫星通讯(3.7-4.2GHz)和无线局域网(WLAN,5.15~5.825GHz)等其它窄带通信系统,这些窄带通信频段会对超宽带通信频段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为了阻止这些频段的电磁干扰,研究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很有必要。本文先是对陷波超宽带天线的国内外进展和研究成果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超宽带天线的理论和超宽带天线的一些重要参数,以及实现超宽带天线带宽和陷波功能的方法。接着设计了一款性能优良的小型化超宽带缝隙天线,其阻抗匹配好、辐射稳定、结构紧凑、制作成本低。在此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在辐射贴片上加载开口圆环以及在馈线上开倒置的U形槽,设计了一款具有双陷波功能的超宽带天线,该天线可以有效地抑制WiMax、C波段卫星通信以及WLAN的影响。最后,在此双陷波超宽带天线的基础上,分别在开口圆环和U形槽上加入了PIN二极管作为开关使用,设计了一款可重构双陷波超宽带天线,可以有效地在两个陷波,一个陷波和无陷波之间转换,大大提高了超宽带天线频带的利用率。另外,通过电磁仿真软件HFSS 13.0对开口圆环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这种开槽结构对控制陷波中心频率更有优势。同时对所设计的双陷波超宽带天线进行了制作与测试,其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不但具有良好的陷波功能而且具有全向辐射功能,完全可以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应用。
【关键词】:超宽带 双陷波 可重构 全向辐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22.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组织10-11
  • 第二章 超宽带陷波天线的基本理论11-26
  • 2.1 引言11
  • 2.2 超宽带天线的电路参数和辐射参数11-19
  • 2.2.1 带宽11-12
  • 2.2.2 回波损耗和电压驻波比12-13
  • 2.2.3 输入阻抗及匹配13-15
  • 2.2.4 方向图与方向性系数15-17
  • 2.2.5 效率与增益17-19
  • 2.3 实现超宽带天线带宽的方法19-22
  • 2.4 实现陷波超宽带天线的方法22-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双陷波超宽带缝隙天线26-45
  • 3.1 引言26
  • 3.2 超宽带缝隙天线的设计26-34
  • 3.2.1 天线的结构及设计由来26-29
  • 3.2.2 天线相关参数讨论29-33
  • 3.2.3 天线的性能分析33-34
  • 3.3 双陷波超宽带缝隙天线的设计与研究34-44
  • 3.3.1 天线的结构35-37
  • 3.3.2 陷波参数的研究37-38
  • 3.3.3 天线的陷波原理38-41
  • 3.3.4 天线的工作特性41-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可重构双陷波超宽带缝隙天线45-55
  • 4.1 引言45
  • 4.2 PIN二极管45-46
  • 4.3 可重构双陷波超宽带缝隙天线的设计与研究46-54
  • 4.3.1 天线的结构46-47
  • 4.3.2 天线性能分析47-50
  • 4.3.3 天线的实测结果50-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5-57
  • 5.1 总结55
  • 5.2 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鸿雁,龙云亮;实现小型超宽带天线的新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向晖,刘小龙,蒋延生,汪文秉;平面波激励的超宽带天线口径辐射特性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3 肖志文;卢万铮;何建国;马嘉俊;;一种平面超宽带天线的优化设计及其分析[J];微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卓;尹浩;苏凯;陈思;;超宽带天线时频域参数及设计方法[J];微波学报;2007年S1期

5 王长华;王秩雄;宋爱民;;一种超宽带天线的分析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年03期

6 邓茗春;田波;王春阳;;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宽带天线优化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4期

7 邓云丹;闫丽萍;董金生;;具有带阻特性的新型超宽带天线的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袁海军;马云辉;;一种改进的杠铃形超宽带天线[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09期

9 田雨波;谭冠南;;频率可重构超宽带天线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齐本胜;魏庆娟;李昕昕;肖江雨;;一种改进的小型超宽带天线[J];微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博识;边莉;吴昱明;吴群;;超宽带天线设计综述[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2 王建朋;韩兴亮;张光甫;王国利;;一种蝶形超宽带天线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3 刘健;;可重构带陷型超宽带天线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曹保锋;宋立军;;高功率超宽带天线研究综述[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肖金祥;李国剑;;双面印刷C形超宽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张学勇;刘少斌;李春早;卞博锐;;基于分形技术的超宽带天线[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李长勇;刘浏;双涛;康小平;杨士中;;电阻加载火山烟雾形平面超宽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高菲;张福顺;宁舒曼;;一种具有带阻特性的新型超宽带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廖勇;马弘舸;杨周炳;谢平;李科;孟凡宝;;超宽带天线中同轴到平板过渡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金凤;刘少斌;;基于开口谐振环的平面超宽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左;深层探地雷达可见百米地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江牛;小型超宽带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吴爱婷;小型平面超宽带天线及自动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祥龙;小型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其时域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春青;小型化脉冲及超宽带天线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丁敏;小型化宽带天线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严忠民;小型化超宽带天线及其阵列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张金平;超宽带天线及其阵列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萨尔曼;基于超宽带天线的仿真,设计和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吴琦;新型超宽带天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丁婕琛;新型超宽带天线的研究、设计和制作[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曹政;超宽带天线及陷波特性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曜璞;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山西大学;2014年

3 殷弋帆;小型化平面超宽带对数周期折叠振子天线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坤;平面印刷超宽带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昌兴;体域网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云生;几种小型化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与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江江;几种典型可重构天线设计与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周小宝;基于分形结构的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与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汪俊峰;小型化陷波平面超宽带天线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和晓;超宽带平面天线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2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102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f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