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的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粗糙集的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义粗糙集 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 仿真分析
【摘要】:研究了一种基于广义粗糙集的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方法。用区间值信息系统描述评估数据,避免了大量实值数据导致的数据分类困难的问题。引入基于H’信息熵的信息填充技术,解决了评估数据中可能遇到不完备信息的技术难点。用基于E条件熵的启发式属性约简算法,实现了冗余评估指标的去除、指标体系的优化和决策规则的提取。通过一个完整的仿真示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作者单位】: 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关键词】: 广义粗糙集 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 仿真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5008) 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EMEE2013K0301A)
【分类号】:TN974;TP18
【正文快照】: 引言1现代军事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广泛的采用和依赖无线电电子技术。比如,各种武器装备威力的发挥,战区的监视和警戒,诸兵种联合作战的调配、联系、指挥和控制等,都依赖于雷达的性能。伴随着雷达在作战中所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雷达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各种与雷达相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磊;;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分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王琴琴;宋太亮;汤伟达;;基于QFD及粗糙集的保障能力需求满足度评价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年04期
3 贾智皓;刘方;;服务于粗糙集信息处理的数据离散化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年11期
4 吕宏丽;;粗糙集约简算法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周正国;;基于属性重要度约简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伟;赵寅邦;陈乔生;王俊凯;;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粗糙集的变压器故障诊断[A];2015年全国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回春;北京土壤肥力及其关键要素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宋志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若干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栋国;农安盐渍土冻胀及反复冻融强度衰减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一勃;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系统的知识发现[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2 陆新慧;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3 黄磊;山区高速铁路边坡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何磊;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及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孔园园;基于Bayes和全息谱的汽轮发电机组故障分类中推理不确定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6 崔伟正;面向分类决策的不完备信息处理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王辰;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客户价值分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革;王瑞恒;刘大成;;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5期
2 任明秋;蔡金燕;朱元清;王旭明;;基于证据融合的雷达抗干扰性能多指标综合评估[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10期
3 刘旭;李为民;吴晓东;;雷达抗干扰性能多层次灰色评估模型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1年06期
4 朱蔚华,沈桂明;雷达抗干扰性能定量测试技术的研究[J];雷达与对抗;2000年04期
5 郭予并,李敬辉;基于多层面多属性的雷达抗干扰效果评估[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6 李潮,张巨泉;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理论体系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4年01期
7 朱华邦,杜娟;雷达抗干扰技术的新特点及发展方向[J];飞航导弹;2004年05期
8 张顺健,邵国培;警戒雷达抗干扰效能的计算方法[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4年04期
9 卢盈齐;王颖龙;祝长英;;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抗干扰效果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01期
10 潘超;唐斌;;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J];雷达与对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游俊;强勇;黄志忠;;米波谐振雷达抗干扰方法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冬;杨士锋;周航宇;;舰载雷达抗干扰效能模型研究[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黄高明;杨绿溪;苏国庆;;基于盲源分离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东;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潘超;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准则与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高园;基于仿真试验的网络化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何俊;基于博弈论的雷达抗干扰评估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5 余承伟;毫米波雷达抗干扰技术术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万春;相控阵脉冲压缩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娜;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姬祥;基于FAHP的网络化雷达抗干扰评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易咸煜;雷达有源干扰识别及抗干扰措施优化选取[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徐建平;基于极化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3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12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