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谱对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研究
本文关键词:线谱对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病理嗓音 共振峰 线谱对 分段定值偏移 双线性变换
【摘要】:对于人类交流来说,嗓音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嗓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流。随着对嗓音的过度以及不当使用,嗓音的相关发声器官发生器质性或神经性的病变而使得发声系统进行了非正常发声从而产生了病理嗓音。共振峰是源于嗓音声道模型的一个重要的声学参数,同时也是嗓音修正中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采用LSM-扩展型双线性变换对病理嗓音共振峰进行修正。主要研究了基于线谱对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利用线谱对对共振峰的跟踪特性,通过对与共振峰相关的线谱对区间即线谱对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达到修正共振峰的目的。而采用线谱对方法提取共振峰,便于快速确认与共振峰相关的线谱对区间。在采用线谱对提取共振峰的方法中,嗓音的第一、二共振峰与线谱对区间的对应关系集中在排序后最小的四个线谱对区间中,而病理嗓音的第一、二共振峰与线谱对区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满足这个范围,针对病理嗓音修正了线谱对区间的对应范围。对采用线谱对方法提取的不同类别病理嗓音以及正常嗓音的第一、二共振峰,本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病理嗓音共振峰的分布并不一致,针对共振峰分布存在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了LSM(Line spectral pairs Segment fixed value Migration,线谱对分段定值偏移)的方法,通过对共振峰偏移比例值的分析,对不同范围、不同类别的病理嗓音采用了不同的偏移参数对线谱对区间进行变换,有效修正了病理嗓音的第一、二共振峰。在LSM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LSM-扩展型双线性变换法对共振峰进行修正。对于部分病理嗓音(如甲亢嗓音、小结嗓音)的共振峰,LSM法仍然不能非常好的使得其修正后的共振峰落入正常共振峰的范围内,针对LSM方法不具备非线性偏移的‘柔性’,分析了频率弯折函数,采用扩展型双线性变换对其进行非线性偏移,有效改善了修正效果。对比极点位置法,线谱对失真测度在甲亢、息肉、小结、水肿这四种病理嗓音上分别降低了59%、62%、63%、47%,KL距离在甲亢、息肉、小结、水肿这四种病理嗓音上分别提高了167%、125%、158%、88%。。对比定值偏移法,线谱对失真测度则分别降低了42%、39%、38%、32%,同时KL距离分别提高了84%、47%、63%、66%,说明了共振峰修正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病理嗓音 共振峰 线谱对 分段定值偏移 双线性变换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2.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5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11-12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2-13
- 1.4 论文内容安排13-15
- 第二章 病理嗓音的发声机理与声道模型15-20
- 2.1 嗓音的发音系统15-16
- 2.2 嗓音信号生成的数学模型16-17
- 2.3 病理嗓音的声道模型17-19
- 2.4 本章小结19-20
- 第三章 线谱对的病理嗓音共振峰提取20-36
- 3.1 引言20
- 3.2 常用共振峰提取算法20-27
- 3.2.1 倒谱法20-21
- 3.2.2 线性预测算法21-25
- 3.2.3 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25-27
- 3.3 线谱对的病理嗓音共振峰的提取算法27-33
- 3.3.1 线谱对概述27-29
- 3.3.2 线谱对的跟踪特性29-30
- 3.3.3 基于线谱对的共振提取算法30-33
- 3.4 不同提取算法的结果对比33-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线谱对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研究36-48
- 4.1 引言36-37
- 4.2 采用LSM法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37-42
- 4.2.1 共振峰偏移参数的选取37-39
- 4.2.2 采用LSM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39-42
- 4.3 采用LSM-扩展型双线性变换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方法42-47
- 4.3.1 频率弯折函数42-44
- 4.3.2 扩展型双线性变换44-45
- 4.3.3 采用LSM-扩展型双线性变换法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45-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48-59
- 5.1 实验数据库48
- 5.2 病理嗓音共振峰的差异性分析48-51
- 5.3 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前后对比分析51-54
- 5.4 实验评价54-57
- 5.4.1 线谱对失真测度54-56
- 5.4.2 KL距离56-57
- 5.5 本章小结57-5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总结59
- 6.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子厚;;普通话单元音女声共振峰统计特性测量[J];声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周正娟;严勤;;4种典型口音普通话的共振峰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年02期
3 李海洲;徐秉铮;;基于估计共振峰走向的汉语韵母识别方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4 潘凌云,孙达传;语谱图共振峰的自动跟踪算法[J];应用声学;1995年05期
5 王海祥;戴蓓劏;陆伟;张剑;;基于共振峰参数和分类线性加权的源-目标声音转换[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周忠诚;王孟杰;于水源;;汉语双音节中第一音节的元音共振峰轨迹研究[J];电声技术;2007年03期
7 赵毅;尹雪飞;陈克安;;一种基于共振峰提取的多通道响度补偿算法[J];信号处理;2012年03期
8 沈再阳;何永勇;;基于共振峰的超声空化声发射信号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2年16期
9 陈宁;万茂文;;语音信号共振峰频率估计的分段线性预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8期
10 彭柏;许刚;;利用频谱搬移控制语音转换中的共振峰[J];电声技术;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玲;苏斌;曹巧玲;赵晓波;;共振峰动态特征在话者鉴别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孟子厚;;单元音共振峰不变特征的初步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杨俊杰;李晓勇;崔效义;李敬阳;王莉;冯祖;;双胞胎语音共振峰频率特性的差异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马建春;刘文举;;基于共振峰和高斯混合模型的声音转换系统[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望;王炳锡;丁琦;;一种用于声道长度归—化的频率折叠技术[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曹巧玲;曹虎;王成;安旭明;;汉语普通话r声母在话者鉴别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帅;郑文举;;汉语普通话元音声学特点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敬阳;崔效义;王莉;;声纹鉴定中共振峰的选定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俞振利;曾尚璀;刘云海;;从共振峰到声道面积函数——语音生成逆向问题解的研究[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章斯宇;于水源;;普通话女声三合元音共振峰的统计分析[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弘;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汉语动态特征分析[D];南京大学;2010年
2 张茹;汉语普通话发音自动评测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佳秦;线谱对的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王叶斌;语音共振峰轨迹跟踪的算法研究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08年
3 潘敏;元音声学空间的个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毕兴;基于频率规整的语音转换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郭美玲;南昌6-18岁正常人群元音声学特点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宋馨;基于K-L变换和共振峰参数标准化的元音识别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阿依努尔·努尔太;维吾尔语元音格局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8 胡晨红;基于DIVA模型的中英文发音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符敏;声音转换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廷廷;语音转换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32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13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