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N构架下的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C-RAN构架下的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oMP 抑制小区间干扰 波束赋形 协作波束赋形 最大信漏噪比 迫零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不断发展,我们向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缓缓前行。如何满足移动用户对高速率,低干扰等通信性能的要求,己经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网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此,LTE-A系统引进了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通过相邻小区间的联合处理或波束赋形,来抑制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用户接收信号的质量和频谱效率,尤其是对小区边缘用户,这些性能都有很大改善。波束赋形技术作为一种下行传输技术,各基站通过共享信道信息,再以发送赋形波束的形式来降低各基站覆盖的重叠区域的用户间干扰。该方式实现简单,效率高,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CoMP中的波束赋形技术。首先,在单小区情况下,即不用考虑小区间干扰,本文通过仿真比较了基于迫零的波束赋形算法、基于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波束赋形算法和基于最大信噪比的特征值分解波束赋形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三种算法都够明显减小干扰,降低系统误码率。但是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三种算法的误码率还是有一定差异。接下来研究了多小区的协作波束赋形技术。假设协作基站已知用户信道状态信息(CSI),研究基于最大信漏噪比的波束赋形算法和基于迫零的协作波束赋形算法。基于迫零的算法可以在发送端把相邻小区边缘用户的干扰完全消除,但是对基站发送天线数目有一定限制;基于最大信噪比的算法则克服了此限制,并且易于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非协作传输相比,这两种算法都能使系统获得良好的性能;在基站发射天线数不满足基于迫零算法的约束条件时,基于最大信漏噪比的算法性能更好。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发均;;浅析LTE-A多点协作传输中反馈技术[J];信息通信;2014年01期
2 王蒙;;C-RAN技术浅析[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年03期
3 郑斌;赵慧;刘洋;吴斌;;LTE-Advanced系统中双流波束赋形方案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0年06期
4 林崇圣;王亚峰;金婧;杨大成;;LTE-Advanced系统多点协作传输技术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年07期
5 李文刚;易克初;刘祖军;邵飞;;改进的多用户波束赋形算法[J];通信学报;2009年12期
6 杨长茂;张祖凡;陈前斌;;一种基于基站协同的波束形成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彤,韦高;Bulter多波束矩阵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卫科;空间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与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曾云宝;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永保;LTE-A波束赋形算法的研究与FPGA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玉环;基于CoMP技术的LTE-A小区间干扰抑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尹志伟;多点协作传输中协作波束赋形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吕潇潇;LTE-A下行CoMP有限反馈方案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桂龙;TD-LTE系统下行多用户波束赋形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5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21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