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视角偏转的光学膜表面微结构设计
本文关键词:用于视角偏转的光学膜表面微结构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液晶显示 光学膜 表面微结构 背光 视角偏转
【摘要】:针对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应用于一些驾驶舱时存在的特殊观看视角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学膜,以使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可根据观看者的位置实现特定角度的偏转。首先,基于现有背光的配光曲线,提出光学膜表面微结构为直角三角形;考虑由于直角边的全反射,半光强视角范围较窄且存在截止角,对微结构进行了棱高和角度的优化设计,使半光强处视角范围得到提高。为消除截止角并进一步增大半亮度视角范围,对微结构再次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双峰折线形非对称的光学膜表面微结构。仿真结果表明:水平视角不变时,偏转膜垂直方向最大亮度在20°处,透过率为87.3%,半亮度视角为(-12.5°,45°)。根据设计结果加工了实际样品并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背光视角相比,偏转膜垂直方向最大亮度由原来的0°偏转到18.9°,半亮度视角由(-24.1°,23.5°)变为(-9.2°,45.3°),透过率为82.0%,满足了特定视角的观看要求。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特种显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现代显示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技术研究院;
【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No.1501021043)
【分类号】:TN873.93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在众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成为主流显示器件。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提供光线照亮显示区域,因此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视角等对显示器的最终光学性能有很大影响[1-5]。现有的背光产品都是在正视时亮度最高,而在汽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梅娟;硅雪崩击穿电子发射器件表面微结构的分析和测试[J];机电工程;1996年03期
2 宣益民;韩玉阁;;基于微结构的光谱特征控制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1期
3 袁春华;李晓红;唐多昌;杨宏道;;波长和气氛对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结构的影响[J];激光技术;2010年05期
4 袁春华;李晓红;唐多昌;杨宏道;;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硅表面微结构[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2期
5 何晓祥;吴大鸣;郑秀婷;;扩散板表面微结构对均匀度与透光率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2年02期
6 管飞,陈淼,张瑞,梁山,薛群基;硅基图案化TiO_2表面微结构的制备和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7 郝娟婷;何大澄;郝娟媛;;倒锥形抗反射表面微结构的构筑[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2期
8 常利阳;李晓红;邱荣;王俊波;;532nm纳秒激光辐照下的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及荧光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11期
9 王以明;张玉玉;庞小峰;王洪志;蔡国军;;硅烷化光纤表面微结构成分的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联用表征[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11期
10 王晓玲;樊彦亭;;一种基于表面微结构提高LED光提取率的方法[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纪勇;蔺存国;肖春鹏;段东霞;王利;张金伟;周娟;许凤玲;;贻贝壳体表面微结构对底栖硅藻的防除性能研究[A];2012船舶材料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苏业旺;季葆华;黄永刚;黄克智;;表面微结构形状和尺寸对生物湿黏附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靳钊;余浩杰;;表面微结构防污薄膜的研究初探[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浩;新型表面微结构硅及其在太阳能热电系统应用的研究与探索[D];重庆大学;2011年
2 阳雪兵;小径高速液体悬浮主轴热动力润滑特性与表面微结构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杰林;贝壳表面微结构特征分析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2 王晓楠;不同试验条件下表面微结构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王宪良;钛合金表面微结构的微细加工及水溶液摩擦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高海平;分子自组装在表面微结构防污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谢国涛;基于贝壳表面微结构的仿生表面制备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文龙;仿生表面微结构的热防护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郑彬;基于表面微结构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减阻降温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霄;钛合金表面微结构的制备及其红外/雷达隐身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周正阳;表面微结构减阻的机理研究与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徐鹏飞;滑动表面微结构仿真设计及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33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23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