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输中数据丢失的数学方法
本文关键词:信号传输中数据丢失的数学方法
【摘要】: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数据攀爬和数据丢失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基于框架的编码、解码信号能有效地降低由此产生的误差。框架的概念在1952年由R.J.Duffin和.AC.Schaeffer提出来,他们在研究用不规则间隔的采样来重构一个带限信号时,发现框架理论在研究信号离散表示时所具有的完备性、稳定性和冗余性是非常有用的性质。80年代以后,框架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众多学者十多年的研究,得到了大量具有理想效果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都知道信号传输中数据丢失时,用正交基很难完全恢复原始信号,然而框架的冗余性很好的弥补了这点不足,使用基于框架的数学方法来恢复信号。J.Lopez、D.Han和J.S.Leng等学者在不考虑加噪的基础上研究了最优对偶框架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考虑加入噪声,我们证明了在加噪模型下数据丢失问题的最优对偶框架也是必然存在的。然后进一步得到在加噪模型下编码框架为一致紧框架时,随机丢失m个数据包时,正则对偶框架是其唯一的最优对偶框架。我们继续讨论了在加噪模型下,当随机丢失1个数据包时,正则对偶框架不是唯一的最优对偶框架的充分条件,以及不是最优对偶框架的充分条件。最后我们给出了数值实例,通过实验我们清晰地看到加入加噪条件下且编码框架为一致框架时,丢失1个数据的正则对偶框架是其最好的解码框架。在现实生活中的信号传输问题,我们可能会要求信号传输实时性,这时我们不仅要求尽可能地恢复信号,还得提高传输效率。对于这类问题,基于融合框架编码、解码信号就能有效地降低由此产生的误差,我们结合算子理论,得到了融合框架的几个非常有用的性质。其次结合融合框架的重构公式,总结了融合框架的最优解码框架如何选择。最后证明了融合框架在信号传输的数据丢失问题中,寻找最优对偶框架,其实可以转化为寻找一般框架最优对偶框架问题上来,只需将每个闭子空间的局部框架构造为Parseval框架即可。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巧艳,安柱,蔡兴业;电台现场直播的信号传输[J];广播电视信息;1996年03期
2 蔡新军;现场直播国际武术大赛信号传输实施方案[J];广播电视信息;1999年08期
3 李安平;;影响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的因素及解决方案[J];山西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4 王黎明;;3G技术在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1年03期
5 黄茂珍;;2010亚运会高标清信号传输[J];有线电视技术;2011年07期
6 蒋荻;中距离信号传输[J];中国有线电视;1998年07期
7 刘金凌,王先逵,冯之敬;信号传输中的反射及其抑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4年06期
8 汤守先;电信号传输的抗干扰与正确接地(Ⅱ)[J];炼油化工自动化;1997年03期
9 黄林英;;浅析2011大运会信号传输[J];现代电视技术;2012年05期
10 李曼;;通过互联网进行电视信号传输实践[J];现代电视技术;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平;;历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信号传输方案比较[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2 杨国和;;现代电视移动直播信号传输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3 刘军;;金属镀覆层和聚合物分界面形态对高频信号传输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报告·论文集[C];2003年
4 武汉平;;露天料场移动设备的供电及控制信号传输[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新疆 曾权胜;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电磁干扰及预防[N];电子报;2011年
2 北京汉铭通信有限公司;汉铭:助力四网协同[N];通信产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门秀花;温变环境下测试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伟平;信号传输中数据丢失的数学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39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23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