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天线形态和信道建模研究
本文关键词:5G天线形态和信道建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5G Massive MIMO 软件无线电 MIMO天线 信道测量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利用带宽,提升频谱和能耗效率成为了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内容。为了实现未来多种多样的无线连接需求,移动通信领域已纷纷展开了对5G新技术的探索。而Massive MIMO技术被认为将是5G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无线信道是研究和开发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只有准确认识无线信道传播特征,才能为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信道测量是研究无线信道传播特性最有效直接方法。测量中得到的数据可以准确的呈现信道的传播特征,进而提取出准确的信道模型。因此针对Massive MIMO系统的信道测量及建模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以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需求为背景,以5G的关键技术Massive MIMO为落脚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设计、测量及分析工作,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无线信道测量及建模的相关理论,并基于扩频滑动相关法,研究并设计了稳定可靠的Massive MIMO信道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的接收端使用了软件无线电平台,具有低成本、灵活和扩展性强等优势,且拥有长时间数据采集和大容量数据存储的能力。然后,基于Massive MIMO信道测量系统的需求及MIMO天线设计要求,分别对收发两端所使用的多天线进行了设计,使测量系统实现在2.5~2.7GHz工作频段内,32发4收的信道测量目标。发射端天线为32单元±45°双极化直线阵列,俯仰面将主瓣宽度压缩至20°的同时使水平面主瓣宽度90°,满足测量系统的增益及测量范围需求。接收端天线为4单元MIMO天线,通过加入去耦技术,实现了在工作频段内25dB以上的隔离度。最后,使用本文设计的信道测量系统,对校园内一些典型的场景进行了实地测量。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了多种信道特征参数,验证了系统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28.6;TN92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明,张国平;纯态纠缠源条件下密集编码的信道容量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王君;朱世华;王磊;;平坦衰落环境中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衰落相关与信道容量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2期
3 周四清;;一类小波域图像乘性水印信道容量的计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35期
4 张远平;王雅;仲波;;二维受限编码信道容量的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4期
5 田大钢;;关于单位成本信道容量的注记[J];通信学报;2011年04期
6 巩慧叶;张远平;李鹏;;二维非对称受限编码信道容量的证明[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年02期
7 彭纪纲;一类输入受限码信道容量的估算[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5年S3期
8 吴俊杰;;信道的容量:同一时间内传输多组信号[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7期
9 蒋丽珍,邬良能,余虹;单模压缩信道的纠缠辅助容量[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君,朱世华,王磊;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道容量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佳;蔡跃明;;双向中继对秩亏MIMO信道容量的影响[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小林;方朝曦;;考虑阴影衰落的分布式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道容量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宝妹;李琳;李正权;;一种基于匙孔信道的空时网格编码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谦;岳殿武;;具有同信道干扰的MIMO各态历经信道容量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蕾蕾;洪伟;;视距传输下散射体对MIMO无线信道的影响[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黄海燕;王秉中;;UWB室内无线信道建模方法研究进展[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于晓燕;王加庆;杨绿溪;;基于PSAM的MIMO时间—频率双选择性信道的信道估计[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8 朴大志;李启虎;孙长瑜;;两种典型浅海水声MIMO信道容量的研究[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闫秋娜;岳殿武;;具有同信道干扰的MIMO系统信道容量研究综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崔燕妮;陆安现;申东娅;;Rayleigh-Lognormal衰落MIMO信道容量的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DFS:有关802.11n的新话题[N];网络世界;2008年
2 陈代寿;MIMO提高信道容量[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王舒;MIMO: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N];人民邮电;2006年
4 华为 刘方;802.11ac为WLAN带来的六大变革[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5 ;VoIP向何处去[N];网络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军;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干扰对齐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Balla Moussa Coulibaly;宽带与宽带虚拟MIMO无线信道传输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任海英;干扰对齐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蒲旭敏;近距离多天线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董政;对称α稳定分布噪声下稀疏双选信道估计与编译码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王妮娜;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无线多径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周玮;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冯绍鹏;多天线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等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刘寅生;OFDM系统中基于面向判决的信道估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李长青;UWB-OFDM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树同;基于MIMO的可见光通信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戴锡平;MIMO-OFDM系统接收中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3 宋鹏遥;无线通信系统下信道估计及符号检测算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4 樊智猛;可见光通信中的信道估计与符号同步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年
5 焦敬波;基于天线相关的MIMO窃听信道安全性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6 郭继冲;衰落相关信道MIMO容量的理论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陈梦非;5G天线形态和信道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王玲玲;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9 巩慧叶;受限编码信道容量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攀;时域数值算法在无线信道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2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26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