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中的干扰抵消与抑制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通信中的干扰抵消与抑制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通信 同时同频干扰抑制 LMS算法 非线性自适应滤波器 QPSK调制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领域的日益进步,相关电子设备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设备间的电磁干扰显著增强,且在多用户系统和全双工系统中尤甚。在频带受限的有限空间中,设备间的互相干扰作用更加严重。这些在通信系统各个环节中常会伴有的干扰与噪声,极大地恶化了通信系统接收机端的接收性能,尤其是在与传输信号同时同频的情况下,使得解调后信号的误码率比在无干扰的理想环境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而影响通信的有效性。因此抑制通信链路里存在的干扰与噪声尤为重要。本文将建立一种典型的存在与发送信号同时同频人为电磁干扰的通信系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SISO系统QPSK调制下的干扰抑制技术。对经典的干扰抑制与抵消技术进行介绍,仿真且作出总结。并进一步基于现有算法原理深入分析:文中研究了4种自适应算法。包括典型的LMS、NLMS、RLS算法以及改进后的非线性LMS算法。前3种算法皆是传统算法。本文对以上算法分别进行了研究,并重点讨论LMS算法。由于该算法是线性算法,其有效性往往基于误差信号服从高斯分布之情形。当接收信号中的除干扰信号外的剩余信号包含服从非高斯分布的分量时,这些自适应算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干扰抑制效果,但仍然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近似条件均值(ACM)滤波器的非线性LMS算法,该算法与LMS算法相比能大幅降低最终还原信号误码率。仿真中,各类干扰抵消算法的参数和信噪比,信干比条件对最终误码率的影响同样将被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大威,顾亚平,李秀红,许伟杰;自适应声干扰抵消系统[J];声学技术;1996年01期
2 李峰,潘申富,陆建平;串行干扰抵消器性能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5年05期
3 徐定杰;郭少彬;王伟;;多径信道下一种改进的混合干扰抵消方法的研究[J];宇航学报;2009年03期
4 韦家鼎,叶为文,丁久量;同轴电缆传送电视的交流干扰抵消器[J];广播与电视技术;1975年Z1期
5 方朝曦;王宗欣;;一种新的混合多径干扰抵消方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杨梅;陈阳;;一种改进的并行干扰抵消检测算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7 任晓亚;宋爱民;;自适应算法在干扰抵消器应用中的比较研究[J];通信技术;2007年12期
8 江峰,惠俊英,蔡平,梁国龙;自适应线谱干扰抵消器的性能分析及其极窄带实现[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9 左朋,陈建荣;微波频段直接实现的干扰抵消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2002年04期
10 杜娜;徐大专;;采用比特干扰抵消的低复杂度多用户空时迭代接收机[J];应用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大海;杨坤德;王冬海;;时域宽带逆波束形成干扰抵消算法研究[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辛吉荣;万坚;程建;;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地面站干扰抵消算法[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梁双春;;多天线CDMA系统中干扰抵消算法性能分析[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超;;BLAST结构MMSE检测方法分析[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赵军辉;王东明;尤肖虎;马章勇;;多码CDMA系统中基于迭代信道估计的并行干扰抵消方法研究[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汪莹;赵春明;姜明;;基于MMSE软干扰抵消的HARQ大迭代接收机[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王海红;王欣;;V-BLAST系统中一种低复杂度的列表OSIC检测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郭治;昂志敏;靳红超;;基于V-BLAST的检测算法的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云阵;自干扰抵消技术和接收机线性化的研究及其在超高频RFID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胡成华;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并行干扰抵消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召伟;高速率无线OFD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抵消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洪;两发两收LTE全双工链路数字自干扰抵消技术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于彦华;LTE同频同时全双工自干扰抵消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童觊超;通信中的干扰抵消与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刘畅;同址干扰抵消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司坤;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中的信道估计与干扰抵消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永波;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并行干扰抵消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赵彦龙;码分多址系统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超;部分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绍辉;基于并行干扰抵消与天线阵列的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10 罗青全;EV-DO迭代干扰抵消的研究和前向链路物理层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28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