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无线通信中极化信道建模及其与OAM复用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8:33

  本文关键词:无线通信中极化信道建模及其与OAM复用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道建模 去极化效应 大规模天线阵列 轨道角动量 庞加莱球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对数据业务宽带化、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加,传统时域、频域和空域的无线资源面临紧缺现状,制约了无线移动通信与业务应用的持续发展,探索新的通信方式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近年来,电磁波的极化状态、轨道角动量的研究及应用倍受关注。目前对于电磁波的极化状态的研究虽相比轨道角动量的研究而言较为成熟,但仍有很多待探索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极化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道建模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相比雷达通信和光纤通信领域,无线信道的极化信道呈现复杂的去极化效应,从而导致其信道的建模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极大的影响了通信质量。对于电磁涡旋波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始阶段,虽然轨道角动量和极化的复用波束能够极大的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通信效率,但是在复用波束中,极化和轨道角动量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因此对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工作成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相关的极化的表征、极化信息的相关技术及极化信道建模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与综述,指出极化信道建模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总结现有的极化与轨道角动量复用的方法,提出探讨复用波束中极化与轨道角动量间关系的必要性。这为本文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2)针对信道去极化效应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几何散射理论的多天线极化信道模型。该模型可通过已知的多天线配置、极化场辐射模式以及散射体的空间分布,建立每一条路径的去极化效应模型,从而将F2M、M2M通信系统中极化信道的去极化效应由交叉极化鉴别度——XPD(cross polarization discrimination)的值表示出来,以拓展极化调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使用范围,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通过仿真实验,所得到的XPD值受到发射和接收端之间距离的影响存在有一个阈值,并强烈依赖于极化波到达接收端时的到达方位角的分布常数,而且当方位角的值不同时,XPD值的变化呈固定趋势。该信道模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统信道建模的复杂性,并能够直观的再现信号的传输过程。(3)针对极化与轨道角动量复用波束的认识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庞加莱球的表示方法。通过将不同模态的轨道角动量对应不同的庞加莱球,以获得不同球的球面上每一点所对应的不同极化状态。为了方便表述,挑选出球面上的几个特殊的点,画出了这些点在不同方位角时的极化旋向图,得到球上某点的极化状态与该点电磁涡旋波的模态值、方位角都有密切关系的结论,这对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复用波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蕾蕾;;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方法简介[J];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2 刘蕾蕾;;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方法简介[J];科技视界;2011年02期

3 毛虎;杨建波;郭扬;;地空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J];无线电工程;2010年10期

4 黎玉玲;张延华;;基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无线信道建模方法[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程礼富;许屏;尹邦坤;;探空信号的信道建模及仿真[J];无线电工程;2009年10期

6 李新林;刘生春;;布朗桥无线信道建模的时延概率密度函数估计方法[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谢腾飞;尹青松;包彦成;;基于多径簇的信道建模及其特性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0年07期

8 王文树;;MIMO信道建模方法[J];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9 郭连城;;MIMO无线信道建模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0 汪海波;钱剑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IMO信道建模估计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来;唐友喜;;航空信道建模初探[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龚树平;王军;李少谦;;IEEE 802.22无线区域网系统信道建模与仿真[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方爱萍;楼建东;;UWB信号传播与信道建模[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鹰;马明;;冲击无线电超宽带信道的建模与仿真[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沈晓冬;刘光毅;黄宇红;姜大洁;董伟辉;;IMT—Advanced评估方法的评估指标[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炳昊;高速铁路场景MIMO信道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朱秋明;非均匀散射空时频相关MIMO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刘鹏宇;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对车宽带无线信道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贺智轶;移动到移动(M2M)衰落信道建模及统计特性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浩;基于空间统计信道建模及其MIMO性能研究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李建玉;基于WSNs的列车与地面通信信道建模[D];山西大学;2015年

3 解亮;3D多天线空时无线信道建模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董浩;室内无线信道测量与信道建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宋洁;3D宽带MIMO信道建模与模型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巩苗;MIMO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张嘉驰;受限空间环境无线信道理论建模与仿真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张馨文;高速铁路车—地宽带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杨晓丽;无线通信中极化信道建模及其与OAM复用方法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10 程文璞;高速移动环境中基于理论方法的无线信道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95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295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