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以量子非局域性为基础的超光速通信

发布时间:2017-12-19 02:02

  本文关键词:以量子非局域性为基础的超光速通信


  更多相关文章: 非局域性 量子纠缠态 超光速量子通信 Bell不等式


【摘要】:1935年Einstein根据自己对自然的理解提出了EPR论文,该文的局域性原则对应他的狭义相对论(SR)。文章坚持以超光速传送能量和信息的不可能性,否定体系分开为两个(Ⅰ和Ⅱ)之后会有一种超距作用的机制。1951年D.Bohm对EPR思维实验作了现代物理意义的陈述,称为Bohm自旋相关方案或自旋双值粒子系统,实际上启动了量子纠缠态研究,对EPR思维是一种推进。在此基础上。1965年J.Bell提出了后来称为Bell不等式的隐变量理论;而在1981年—1982年间A.Aspect做了多个精确实验,结果与Bell不等式不符,却与量子力学(QM)一致。Aspect实验在科学界引起震动,使物理学家J.Brown和P.Davies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组织了一次对著名科学家的访谈。在采访J.Bell时他说,该不等式是分析EPR思维所产生的,这个思维说在EPR论文条件下不应存在超距作用,但那些条件却导致了QM所预期的奇特的相关性。Aspect实验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QM从未错过,即使条件苛刻也不会错。这些实验无疑证明了Einstein的观念站不住脚。Bell认为,现在为克服理论上的困难,可以回到Lorentz和Poincarè;可以想像以太这种参考系存在,在其中事物可以比光快。Bell重复说想回到以太概念,因为从EPR论文可以看出,景象背后有某种东西比光快。EPR论文建基于SR之上,二者都否认超光速的可能性,这也就是SR与QM的根本矛盾。QM允许超光速存在,认清这一点对科学进步有重要意义。J.Bell于1990年去世,但他建立了不朽的功绩,Bell不等式成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几十年来所谓Bell型实验长盛不衰,双粒子奇异纠缠的距离从最早的15m多年后增大为144km,十分惊人。特别是在2008年,D.Salart等用处于纠缠态的相距18km的2个光子完成的实验证明其相互作用的速度比光速大一万倍以上,为10~4c—10~7c;可以说此实验对有关EPR的长期争论作了结论。可否说量子纠缠态必然引向超光速信号传送?研究表明"景象背后"的影响允许超光速通信。人们都承认实际上存在相互纠缠粒子之间的超光速信息传送是确定的事实,问题仅在于如何应用于人类相互交流和联系。EPR论文的错误对科学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教益,对量子纠缠态这种奇特物理相互作用的好奇是思考和探索的永不衰竭的原动力。量子纠缠态或许可以称为"第5种基本的物理相互作用";而所谓Bennett方案并非唯一的用量子纠缠作远距离通信的途径。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O413;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20世纪初人类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这标志着以光速进行的快速信息传送已经实现了。从表面上看,再提高信息传送速度已无必要;然而宇宙之大和航天事业的发展纠正了这种看法。例如,经过9.5年飞行,越过48亿公里,美国航天局NASA的无人探测器于2015年7月14日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形;量子非局域性与信息熵[J];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S1期

2 曹培林;金属表面化学吸附的局域和非局域性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3 沈惠川;量子力学双波理论的非局域性[J];武钢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蔡欣;黄光明;李高翔;;原子一场耦合系统中的非局域性和线性熵[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1期

5 周本元;黄晖;李高翔;;三模高斯态光场非局域性的增强[J];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6 邢金海,杨恩祥;GaAs能带的非局域势计算[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7 沈惠川;非线性波导理论的非局域性[J];自然杂志;1995年02期

8 沈惠川;局域性和de Broglie方程[J];自然杂志;1995年04期

9 沈惠川;Wheeler-de Witt方程的非局域性[J];自然杂志;1997年01期

10 蔡欣,杨菁,黄光明;热库对原子-场耦合系统中量子非局域性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平形;;量子非局域性与信息熵[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蔡欣;黄光明;李高翔;;热库对原子-场耦合系统中量子非局域性的影响[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郭旗;戴志平;;光学格子对强非局域空间孤子的调控作用[A];2008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廖湘萍;耗散系统中纠缠态的制备、控制与非局域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志;量子纠缠操纵及量子非局域性测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3 唐莉;量子纠缠态的制备、应用及非局域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席政军;量子关联的熵形式度量[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少武;若干非线性系统中孤子结构与传输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丁东;量子纠缠的非局域性和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区分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涵;连续变量纠缠态的量子非局域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小婉;量子非局域性蒸馏及其物理实现方案设计[D];安徽大学;2014年

3 邢海波;量子纠缠蒸馏与非局域性蒸馏方案设计[D];安徽大学;2015年

4 甄秀兰;环境影响下的量子非局域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5 周本元;三模高斯态光场非局域性增强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超;基于无通信理论的非局域关联操控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蔡欣;腔场损耗对原子——场耦合系统中量子非局域性及量子态纯度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利涛;多体腔库系统中量子纠缠、非局域性和几何量子失谐的动力学演化特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艳华;多光子纠缠态的量子纠缠与量子非局域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淑芬;光场的熵压缩性质及量子非局域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0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0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