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空时分组码盲识别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空时分组码盲识别算法研究 出处:《通信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MISO通信系统 空时分组码 盲识别 非零值
【摘要】:针对MISO通信系统的空时分组码盲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空时分组码盲识别算法。首先,给出了MISO接收信号模型,利用高阶累积量的性质分析得到接收信号的四阶累积量的表达式;然后,利用编码矩阵的特性,证明接收信号在不同时延向量下的四阶累积量呈现非零值,其非零值取决于STBC的类型;最后,采用四阶累积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最小欧式距离盲识别空时分组码的类型。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空时分组码。
【作者单位】: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息融合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179016)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基金资助(No.ts201511020)~~
【分类号】:TN911.23
【正文快照】: 1引言通信信号参数的盲识别是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解调的中间步骤。信号识别是指利用通信信号的特征提取区分接收信号。目前,信号识别已经延伸到军事应用和民用,包括信号确认、干扰识别、频谱监视和无线电监控。在非合作的通信侦察中,要截获信号的信息,必须知道调制方式、信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婷;岳殿武;;差分空时分组码[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高媛媛;李建东;;一种差分空时分组码及其性能分析[J];军事通信技术;2008年02期
3 李庆坤;马红光;王鹏毅;;空时分组码在不同衰落信道的仿真与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8年07期
4 张德文;高洪旺;;一种高速级联卷积空时分组码的设计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5 董建民;李东晶;;闭环模式的线性空时分组码[J];信息通信;2009年02期
6 贾明儒;肖丽萍;汪振亭;;一种改进的满分集高速率空时分组码的设计[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王超,张林让,廖桂生,吴顺君;多相调制下的空时分组码性能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卢鑫,庞伟正,赵曙光;一种空时分组码最大似然检测的迭代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许晓红,廖桂生,李勇朝,王峰;基于分层结构的空时分组码[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高媛媛;胡咸斌;吴忠清;;空时分组码及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J];军事通信技术;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颖;王新梅;;块衰落信道下的多层空时分组码设计与容量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霍新整;肖丽萍;;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小云;酆广增;;基于特定通用空时分组码预编码的半盲直接均衡技术的研究[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裴彬;任品毅;汪瑞;王熠晨;;一种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的译码算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汤行明;;空时分组码在WiMAX中的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刘顺兰;钱帅军;;分组迭代检测算法[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单红梅;胡光锐;陈豪;;非同步DS-CDMA系统中基于空时分组码的阵列处理干扰对消[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薇;吕振肃;;Rayleigh/Rician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的性能分析[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庞进;陈金鹰;陈斌;;4G的核心——MIMO及其关键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洪武;空时分组码系统的优化传输与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朝柱;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空时分组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邢志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空时分组码联合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Pham Van Bien;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空时分组码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江林;多天线系统中基于全速率空时分组码的分集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刚;四元素空时分组码及其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何敬;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黄海洋;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空时分组码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赵延青;空时分组码盲识别[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帅路军;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的性能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沈琼;空时分组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武庆良;空时分组码及其联合波束成形技术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余婷婷;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王丹华;基于空时分组码的盲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刘巧艳;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算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35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3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