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距离遮挡的雷达相位编码信号设计方法
本文关键词:抗距离遮挡的雷达相位编码信号设计方法 出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雷达 相位编码 距离遮挡 截短低旁瓣 脉冲压缩 正交波形 互相关峰值
【摘要】:为了解决单基站雷达近距离或远距离回波信号接收不全造成的距离遮挡问题,设计了一种抗距离遮挡的新型相位编码信号——截短低旁瓣相位编码信号(TLS序列)。首先,建立最小化更新序列自相关旁瓣峰值或能量的非线性码元映射关系;然后,随机产生一个短的初始相位编码序列;最后,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建立的映射关系映射得到具有指定码元数的TLS序列,并估计出所得序列集的互相关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m序列等传统序列相比,等码元数截取后,TLS序列在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后的平均自相关旁瓣峰值约低5dB,且所得序列集具有较低的互相关峰值,可用作正交波形。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tance occlusion caused by short range or long range echo signal reception of single base station radar. A novel phase coding signal, truncated low sidelobe phase coded signal, is designed to resist distance occlusion. A nonlinear symbol mapping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to minimize the peak or energy of autocorrelation sidelobe of update sequence. Then, a short initial phase coding sequence is generated randoml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mapping relation established, the TLS sequence with specified symbol number is obtained, and the cross-correlation peak value of the sequence set is estim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equences such as m sequences, the average autocorrelation sidelobe peak value of the TLS sequence after the pulse compression is about 5 dB lower, and the sequence set has a lower cross-correlation peak value. It can be used as orthogonal waveform.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571344) 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AST2015071,SAST2015064)
【分类号】:TN957.51
【正文快照】: 在雷达、声呐和基站等无线设备的一些应用中,往往会存在无法利用全部的回波信号进行测距、干扰抑制和信号同步等问题。例如,“收时不发,发时不收”的单基站脉冲体制雷达,通常通过提高发射信号的占空比来增大发射功率,进而提高雷达的探测威力,但高占空比的发射信号会给接收信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军,武文,林云生,李冠章;一种混沌相位编码信号形成与处理系统设计[J];现代雷达;2005年10期
2 张群逸;;雷达中的相位编码信号与处理[J];火控雷达技术;2005年04期
3 胡爱明;胡可欣;;相位编码信号在雷达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对抗;2007年05期
4 章建辉;黄高明;李敬辉;;基于二阶统计量的相位编码信号识别[J];舰船电子对抗;2008年05期
5 卢护林;冼友伦;苏涛;;一种相位编码信号多普勒补偿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火控雷达技术;2009年01期
6 胡英辉;郑远;耿旭朴;邓云凯;;相位编码信号的多普勒补偿[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11期
7 洪先成;张国毅;;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相位编码信号识别[J];无线电工程;2010年09期
8 杨国彬;郑志娟;;基于时频分析的相位编码信号检测及识别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1年04期
9 张波;保铮;;硬限幅相位编码信号检测性能的改善[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1988年Z1期
10 张华娣,赵国庆;低信噪比的相位编码信号细微特征检测方法[J];现代雷达;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远安;张春荣;强勇;;基于相位编码信号的MIMO雷达正交波形设计的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红波;粟毅;王党卫;王怀军;;基于同频带正交相位编码信号的MIMO雷达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颖;MIMO与认知雷达波形设计理论与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陈阳;微波和亳米波信号光学产生及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杜晓林;MIMO雷达相位编码信号集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武剑辉;多波形频域数字脉冲压缩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邓振淼;雷达信号脉内分析与处理理论及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MIMO雷达波形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涛;雷达干扰信号特征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林智梅;基于相位编码信号的SAR目标成像及抗干扰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6年
4 林厚宏;基于波形捷变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靳若安;雷达抗干扰波形优化设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徐磊磊;相位编码信号低截获性能分析及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艳艳;雷达相位编码信号的研究和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程丽;相位编码信号的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李佳;一种互补相位编码信号的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魏广雷;相位编码信号脉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3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8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