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隧道内纳秒级多径信号分集接收方法探索及其仿真实验

发布时间:2018-01-10 09:20

  本文关键词:隧道内纳秒级多径信号分集接收方法探索及其仿真实验 出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 纳秒级多径信号 瑞克分集接收 CFOC-MN算法 仿真实验


【摘要】:结合我校研究生所开设的现代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了隧道内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的一个拓展内容——隧道内小时延多径信号分集接收方法探索及其仿真实验。由于纳秒级多径信号密集,致使隧道内无线通信质量急剧下降,通信距离严重受限。为了达到隧道内可靠通信距离增加的目的,本实验针对隧道内复杂环境,如背景噪声大、纳秒级多径密集的特点,提出了CFOC-MN纳秒级时延估计算法,并用其改进传统瑞克分集接收机,使其能够变密集的、且时延扩展为纳秒级的隧道内多径为有利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CFOC-MN纳秒级时延估计算法改进瑞克分集接收机,有效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能够达到延长可靠通信距离的效果。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cours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 offered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In this paper, an extended cont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xperiment in tunnel is designed, which is to explore and simulate the multi-path signal diversity receiving method of hour delay in tunnel, because the nanosecond multipath signal is den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creasing the reliabl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in the tunnel, this experiment aims at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in the tunnel, such as large background nois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econd multipath density, an CFOC-MN nanosecond time delay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is used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Rick diversity receiver to make it become den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FOC-MN nanosecond delay estimation algorithm improves the Rick diversity receiver. The SNR of the received signal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and the reliabl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can be extend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Z293)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2016-ZX-224)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2015JSJG275) 中国矿业大学名师培育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改项目(2016YB16)
【分类号】:TN911.23;TN92
【正文快照】: 0引言为了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力求将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一直是高校教学研究的课题[1-2]。我校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通信原理基础、数字通信新技术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现代通信系统课程,均配备了相关的实验内容。本科生主要开设基础理论实验,注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hilip Pratt;;可调高效多通道高性能分集接收机[J];电子产品世界;2009年05期

2 李文君;孙建国;潘志刚;焦中科;;采用四重分集接收技术抑制信号衰落[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8期

3 王公浩;张庆宇;;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接收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4 H.浩斯满;汤国权;;双重分集接收制度的分析[J];电信科学;1956年04期

5 邬法o[;;采用分集接收的技术经济效果分析[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63年S1期

6 黄茂宣;;增益不等对分集接收的影响[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5年04期

7 解东瑞;延凤平;;长期演进上行分集接收算法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2年05期

8 伊良芳;李春yN;;分集接收最大比合成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9 王靖;;瑞利衰落信道上分集接收技术性能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3期

10 石海东;胡冬梅;;微/宏混合实现复合衰落下分集系统性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诚训;;大容量数字微波中频同相合成成型空间分集接收[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2 程型清;宿淑春;;相关瑞利衰落信号分集接收性能新的分析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伟;张海林;刘增基;;利用分集接收改善Turbo乘积编码OFDM系统的性能[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锁光辉;李光球;;MRC分集接收CE-OFDM系统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晨;李光球;;威布尔信道上MRC分集接收的GH-MQAM性能[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敏;仇洪冰;林志堂;;Rician衰落信道下MRC分集的BPSK系统性能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倪梁方;郑宝玉;;分集接收自适应BP网络多用户检测器在异步CDMA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 高安全 马存兵;SDH微波传输信道的衰落及对策(下)[N];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维曦;非完备信道估计条件下高移动无线通信多普勒分集传输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曹志华;空时分集接收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刘威鑫;无线通信系统中协同分集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郑紫微;移动多用户通信环境下的空时分集软处理[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王亨友;无线通信系统用户配对算法和协同分集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周生华;分集MIMO雷达目标散射特性与检测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想;一种PEDS系统分集接收方法的研究及仿真验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洋;可见光通信调制编码及分集接收技术研究[D];南通大学;2015年

3 张睿;数字分集接收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陈铸;数字分集接收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龙柯宇;车地通信中的分集合并技术与实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付琨实;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分集接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孙东升;协同空时分集和差分检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周健;天线选择算法研究及其在合作分集无线网络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陈雪艳;OFDM通信系统中的多普勒分集接收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10 穆柏新;移动OFDM分集接收与多普勒频移估计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04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04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