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正交频分复用异步多用户接入方法
本文关键词:水声正交频分复用异步多用户接入方法 出处:《声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正交频分复用 用户接入 信道估计误差 水声通信 水听器 多用户检测 循环前缀 水声信道 干扰消除 多用户信道
【摘要】:水声信道传播时延大导致水声通信网中上行用户同步困难,因此需要接收端具备异步多用户检测能力。针对水声正交频分复用(OFDM)异步多用户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滑动迭代的异步多用户接入方法,包括重叠截断、干扰消除、频域过采样、多用户信道估计与解码、以及干扰重构5个处理模块,并通过滑动迭代结构同时消除前向干扰和后向干扰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异步到达时延,以及有、无信道估计误差下的误比特率均明显低于逐块解调异步接收算法。水池实验结果表明,滑动迭代异步接收算法在多径扩展18 ms、异步到达时延大于或等于循环前缀1.5倍时实现了两用户异步接入的可靠通信。
[Abstract]: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 propagation delay to uplink user synchronization in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difficult, therefore need the receiver with asynchronous multi-user detection capability. UW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asynchronous multi-user system proposes an asynchronous iterative slid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 user access, including overlapping trunc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requency sampling, multi the user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ecoding, interfere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5 processing modules, and by sliding forward iterative structure and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 and backward interferen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n different time of arrival, and there is no asynchronous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the bit error rate under the block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synchronous receive demodulation algorith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is extended to 18 sliding asynchronous receiver in multipath MS, asynchronous arrival delay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5 times the cyclic prefix is achieved when two user asynchronous connection Reliable communication i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43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274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61601136,61401114,61601137,61601138)资助
【分类号】:TN929.3
【正文快照】: 网络的物理层通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水2,^. 声传感器网络由于受到水声信道有限带宽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中提高带宽利用率,增大网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应用于水声传感器络吞吐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51。空分多址接入 (spac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文升;李红艳;方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自适应载波调控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5期
2 林舒;尹霄丽;忻向军;曾军英;;光纤射频传输系统中相干正交频分复用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12期
3 姜晖;李道本;;正交频分复用的一种拓展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魏振;张哲;任光亮;;正交频分复用和调频复合探测体制研究[J];电子科技;2009年07期
5 张协衍;章兢;王玲;廖洪运;;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J];科技导报;2010年12期
6 王亚君;石志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概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殷洪玺;王一名;;光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的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量子电子学报;2011年06期
8 伍伟池;张多英;;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关键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11期
9 焦红霞;;正交频分复用的抗噪性能分析[J];电子世界;2014年06期
10 罗柏文;张效义;任修坤;;OFDM技术应用浅析[J];电视技术;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月秀;林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应用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束锋;赵光玲;吴乐南;;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联合同步算法[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3 陈春朋;胡启梁;孙艳华;吴强;张延华;;T-DMB系统的C语言仿真[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建勤;熊淑华;;正交频分复用(OFDM)原理及其实现[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5 胡正群;施浒立;裴军;杜晓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OFDM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昕;;OFDM(正交频分复用)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延;;探讨O-OFDM系统应用技术[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昕;张正喜;;基于802.16a的OFDM同步技术及DSP实现[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昕;丁国华;;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浩;智慧川;;基于Simulink的OFDM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伟;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术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俊芳;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自适应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东;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雷诚;高效灵活的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李科;差分OFDM系统与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刘卓;灵活大容量的OFDM-PON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胡e,
本文编号:1406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0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