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LT码在删除信道下的渐进性能分析及度分布设计
本文关键词:系统LT码在删除信道下的渐进性能分析及度分布设计 出处:《数据采集与处理》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首先基于与或树分析法,对系统LT码在删除信道下的渐进性能公式进行推导,并给出其下限。仿真结果表明当开销足够大时,实际误码率,渐进性能与下限三者完美匹配。然后根据渐进性能,提出改进的优化模型(Improved systematic linear programming,ISLP)对度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优化所得的度分布明显优于鲁棒孤波分布(Robust soliton distribution,RSD)分布与截断度分布(Truncated degree distribution,TDD)分布。另外,优化后的度分布其渐进性能可由设定的开销与误码率进行控制,即在所设置的开销之内达到理想的误码率,这一特性可进一步影响完全译码时所需开销。仿真结果表明,数据恢复时所需的开销与所设置的开销相近。对比系统LT码和LT码的误码率与恢复原始数据时所需的开销和编译码时间,表明系统LT码能比LT码更快地恢复原始数据,具有更优的性能。
[Abstract]:Firstly, based on the and or tree analysis, the asymptotic performance formula of the LT code in the deleted channel is derived, and its lower bound is giv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overhead is high enough, the actual bit error rate (BER) is obtained. The asymptotic performance and the lower bound match perfectly. Then according to the asymptotic performance. An improved systematic linear programming is proposed.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the optimization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robust soliton distribution of robust solitary wave distribution. RSD) distribution and truncated degree distribution (TDD) distribution. The asymptotic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ed degree distribution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set overhead and the bit error rate, that is, the ideal bit error rate can be achieved within the set overhead. This characteristic can further affect the cost of complete decod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st of data recovery is similar to that set. The error rate of system LT code and LT code is compared with the cost and encoding time of the original data recovery. It is shown that the system LT code can recover the original data faster than the LT code an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物联网和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1192,61371169)资助项目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SJLX15_0120)资助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11.2
【正文快照】: 引言二进制删除信道(Binary erasure channel,BEC)是典型的删除信道模型[1]。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要么被正确接收要么被丢弃,因此,因特网的传输表现出明显的删除信道特征。为解决数据在传输中的丢包问题,回复重传技术(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应运而生。但随着用户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慕建君,王新梅;低密度纠删码度分布序列的若干分析性质[J];计算机学报;2003年01期
2 慕建君;王新梅;;基于级联稀疏二部图的右边正则纠删码精确阈值[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3 慕建君,路成业,王新梅;关于纠删码的研究与进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09期
4 慕建君,王鹏,王新梅;正则低密度纠删码的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慕建君,王鹏,王新梅;基于改进型右边正则度分布序列的低密度纠删码[J];计算机学报;2003年12期
6 赵春雨,王琳,苏杰;密度进化及其简化形式[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6期
7 张冀;高宏峰;师春灵;;LT码编译的改进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11期
8 孙蓉;刘景伟;王新梅;慕建君;;系统规则RA码在BEC信道下的性能界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徐大专;分组码在有记忆删除信道上的性能计算[J];航空学报;1991年04期
10 党金胜;吴亮;戴晶磊;;删除信道下LDPC码的优化设计算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新城;肖鸣;武刚;李少谦;;差分调制LT码的性能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思延;突发删除信道下空间耦合LDPC码结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瑞;基于级联的插入删除信道下的编解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明伟;删除信道下迭代译码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余国华;删除信道中的喷泉码编译码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旭东;二元删除信道下分布式LT码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焦治克;删除信道下的LDPC码与PEG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马雅印;LT公司S项目手机天线开发流程分析与改进[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亚芳;LT码及其在不等差错保护方案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9 周艳美;无线多播系统中LT码的应用及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思文;基于LT码的编码协作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2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