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观测矩阵优化的自适应压缩感知算法

发布时间:2018-01-20 07:53

  本文关键词: 自适应压缩感知 观测矩阵优化 观测信噪比 特征分解 Gram矩阵 出处:《计算机应用》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提高传统压缩感知(CS)恢复算法的抗噪性能,结合观测矩阵优化和自适应观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自适应压缩感知(ACS)算法。该算法将观测能量全部分配在由传统CS恢复算法估计的支撑位置,由于估计支撑集中包含支撑位置,这样可有效提高观测信噪比(SNR);再从优化观测矩阵的角度推导出最优的新观测向量,即其非零部分设计为Gram矩阵的特征向量。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观测数增大,Gram矩阵非对角元素的能量增速小于传统CS算法,并且分别在观测次数、稀疏度和SNR相同的条件下,所提算法的重构归一化均方误差低于传统CS恢复算法10 d B以上,低于典型的贝叶斯方法 5 d B以上。分析表明,所提自适应观测机制可有效提高传统CS恢复算法的能量利用效率和抗噪性能。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noise perform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ompression sensing (CSM) restoration algorithm, the idea of optimization of observation matrix and adaptive observation is combined. An adaptive compression sensing (ACS)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observed energy is allocated to the support position estimated by the traditional CS recovery algorithm, because the estimated support set contains the support position. In this way, the SNR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ptimizing observation matrix, the optimal new observation vector is derived, that is, the non-zero part of the vector is designed as the eigenvector of Gram matrix.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The energy growth rate of non-diagonal elements of Gram matrix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CS algorithm, and the observed times, sparsity and SNR are the same. The normalized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S recovery algorithm above 10 dB and the typical Bayesian method above 5 dB. The proposed adaptive observ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anti-noise perform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S recovery algorithm.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
【分类号】:TN911.7
【正文快照】: 0引言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1-3]技术因其高效的信息采样机制,已被广泛应用到信道估计、神经网络、雷达信号处理、核磁共振成像等领域。传统压缩感知技术采用非自适应的观测过程,即通过预先设计观测矩阵并对信号进行一次性观测,观测向量的能量均匀分配,这样做使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叙含;申晓红;姚海洋;邓欣;;基于帐篷混沌观测矩阵的图像压缩感知[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09期

2 王韦刚;杨震;顾彬;胡海峰;;基于观测矩阵优化的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J];通信学报;2014年08期

3 王侠;王开;王青云;梁瑞宇;左加阔;赵力;邹采荣;;压缩感知中的确定性随机观测矩阵构造[J];信号处理;2014年04期

4 宁万正;王海燕;申晓红;蒋世全;王璇;;一种自适应观测矩阵下的信号重构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9期

5 王军华;黄知涛;周一宇;王丰华;;压缩感知理论中的广义不相关性准则[J];信号处理;2012年05期

6 肖小潮;郑宝玉;王臣昊;;一种基于最优观测矩阵的自适应贝叶斯压缩信道感知联合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0期

7 刘永红,王宏禹;时间和频率二维自适应的锥形核时频表示[J];电子科学学刊;1998年02期

8 卢雁;吴盛教;赵文强;;压缩感知理论综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年08期

9 万俊伟,卢锡城;层次视频多播中的自适应[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年05期

10 李熔;;基于截尾估计的概率估计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顾国生;战荫伟;;一种混沌序列在压缩感知观测矩阵构造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玉娟;压缩感知和矩阵填充及其在信号处理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姚世红;压缩感知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孙晶明;压缩感知中观测矩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丁丽;MIMO雷达稀疏成像的失配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沈云;基于自适应流媒体的信道编码技术、传输机制以及QoE评价模型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张京超;稀疏多频带信号压缩采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莎;压缩感知中观测矩阵的构造及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王哲;基于稀疏重构的SAR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凤宏哲;高分辨SAR稀疏目标成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朱海梁;压缩感知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继楼;压缩感知观测矩阵优化与信号重建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熊波;基于压缩感知的观测矩阵构造方法及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任建新;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稀疏优化算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8 彭亚;观测矩阵自适应及其在宽带频谱感知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9 金莉;基于隐空间稀疏的非线性压缩感知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崔兴梅;基于压缩感知的声频信号处理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47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47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