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移动通信GSM-R干扰信号分离和优化

发布时间:2018-01-20 13:54

  本文关键词: 移动通信 信道模型 干扰信号 滤波器 出处:《科技通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谐波平衡的高速移动通信GSM-R干扰信号分离算法。构建高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并设计码内干扰抑制算法,根据Fourier变换的可逆性,采用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进行系统稳定性控制,得到高速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的GSM-R信号多径结构谐波平衡方程,设计神经网络谐波平衡滤波器结构,实现对GSM-R干扰信号的优化分离。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效实现对高速移动通信中的GSM-R干扰信号分离,输出信噪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幅降低了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改善通信质量和性能。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GSM-R interference signal sepa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harmonic balance, constructs a high-speed mobile communication channel model and designs an intra cod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lgorithm. According to the reversibility of Fourier transform, th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algorithm is used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multipath harmonic balance equation of GSM-R signal for high-spe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 is obtained. The harmonic balance filter structure of neural network is designed to realize the optimal separation of GSM-R interference signa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GSM-R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high-speed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the output SNR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bit error rate (BER) of high-spe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greatly reduced. Improve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492)
【分类号】:TN929.5
【正文快照】: 在高速移动无线数据传输通信中,通信系统受到谐波振荡,表现为一种非线性强耦合系统,产生强烈的GSM-R干扰,对GSM-R干扰信号分离,实现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是保证高速移动通信信道均衡的关键,传统方法中,对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的GSM-R干扰信号分离方法主要有智能仿生群算法、神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新趋势[J];电子工程师;2000年03期

2 罗金明;湖北农村移动通信现状及发展措施[J];湖北邮电技术;2000年02期

3 陶雄强;民族企业发展3G移动通信之思考[J];通信世界;2000年16期

4 ;移动通信又逢革命时[J];数字通信;2000年10期

5 陈丽珊;亚信移动通信反欺诈系统[J];通讯世界;2000年08期

6 ;北京将举办“中国国际移动通信与网络展”[J];中国数据通讯网络;2000年12期

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2000年发展大计[J];移动通信;2000年01期

8 ;一个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的通信传媒《移动通信》诚征合作伙伴[J];移动通信;2000年02期

9 ;国家移动通信设备研发招标会召开[J];邮电商情;2000年20期

10 杨冬梅;浅议移动通信的起源及在我国我市的发展[J];甘肃科技;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移动通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2 蒋同泽;;陆上移动通信的展望[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4 王非;吕召彪;;机载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酆广增;;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第三届中国(北京)移动通信国际论坛技术总结(摘要)[A];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总结汇编(一)[C];2003年

7 刘学观;汪一鸣;;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恒平;;浅谈移动IP技术与移动通信[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10 孙荣;;在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交流会上的讲话[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国新;信威集团布局移动通信安全业务[N];人民邮电;2014年

2 四川 赵素清;4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N];电子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张伟;面向未来前瞻布局 5G行走在路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4 魏克军 万屹 王志勤;5G会给移动通信带来哪些新内容[N];人民邮电;2014年

5 杨安玉 偶正涛;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改变生活[N];经济参政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孟伟松;移动通信已到“精耕细作”时[N];人民邮电;2010年

7 林海;迈向4G 企业准备好了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谭浩俊;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否实现利益共享?[N];西部时报;2013年

9 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N];人民邮电;2003年

10 特约撰稿人 黄朝斌;移动通信的蓝海空间[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恒;混能供电移动通信网络的节能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童恩;LTE移动通信系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游思晴;平流层CDMA移动通信蜂窝网的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刘志鹏;移动通信数据挖掘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贺黎滔;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杨霖;移动通信中快速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陈永强;欠定信号分离及其在语音处理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陈洪;移动通信中的MC-CDMA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张凌苗;下一代IP承载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昌鹏;移动通信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党永亮;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华;高速移动通信场景下基于LTE-A中继系统的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陆建飞;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预测方法与软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旭;TDD-LTE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镭;移动通信大话务场景下多网协同保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何志;新余市公众移动通信站址布局专项规划[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潘福安;CDMA 2000网络优化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胡静坤;城市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褚颖颖;大规模MIMO系统射频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8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48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