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中光采样耦合器的优化
本文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全光多输入多输出 光采样 插入损耗 矩阵条件数 出处:《光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光采样耦合技术是全光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号处理中的关键技术。模式相关损耗(MDL)和插入损耗(IL)是影响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矩阵条件数可以用于衡量光采样耦合器的性能。对支持3个线偏振模式(LP_(01),LP_(11a),LP_(11b))全光MIMO信号处理的光采样耦合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在3个采样点的情况下,对采样光斑的大小和位置进行优化,将矩阵条件数作为优化条件,并将MDL和IL分别降低至0.03dB和1.90dB。研究发现,通过增加采样点的数目可以降低器件的IL,优化后得到的MDL和IL分别为0.04dB和1.56dB。尽管增加采样点的数目可以降低IL,在少模光纤及采样点的几何限制下,仍存在最优采样点数目。
[Abstract]:Optical sampling coupling technique is a key technique in all-optical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signal processing. Mode dependent loss (MDL) and insertion loss (ILL)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device performance. The matrix condition number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sampling coupler. The optical sampling coupler for all-optical MIMO signal processing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sampling spot are optimi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ree sampling points. The matrix condition number is taken as the optimization condition and the MDL and IL are reduced to 0.03dB and 1.90dB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IL of the device can be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The optimized MDL and IL are 0.04 dB and 1.56 dB, respectively. Althoug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MDL, under the geometric constraints of the low-mode optical fiber and the sample points. There is still an optimal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5AA015502)
【分类号】:TN929.11
【正文快照】: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偏振复用以及高阶调制格式的广泛应用,使得单模光纤的传输容量已经逼近香农极限[1]。随着网络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因特网数据流量持续增加,新型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面临未来通信网络的重大挑战。模分复用(MDM)技术利用少模光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薇;;多输入多输出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技术[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黄成荣;郭迎;李门浩;;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12期
3 高成林;任清华;刘剑;莫建云;;多输入多输出变换域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年10期
4 周德鑫,冯大政,赵梦;利用高阶累积量的盲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辨识[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11期
5 朱秋明;徐大专;罗艳强;陈小敏;;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空域相关性评估简化模型[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张轶;任清华;褚振勇;;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变换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08期
7 李相如;张昭;王小谟;;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等效阵列增益推导[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王文胤;程智谋;;认知的协同多输入多输出通信[J];通信电源技术;2013年06期
9 谭丽丽,韦岗;多输入多输出盲解卷问题的最大熵解法[J];电子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武;张海滨;宋文涛;罗汉文;;多输入多输出无线系统的迭代可配置树型搜索检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芮贤义;;干扰受限环境下多输入多输出-最大比合并系统的容量和误符号率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WLAN技术取得突破[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兴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焰杰;基于Matlab/Simulink多输入多输出随机振动试验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郑珊珊;无线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郑飞;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智能检测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4 游青松;多输入多输出的建模与系统容量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奇;多输入多输出(MIMO)编码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殿宝;高速环境下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丁振平;TR-MIMO声纳探测方法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李长江;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条件下多基站反馈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映霓;LTE-A增强技术的研究和性能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范仲圣;基于DSP的MIMO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数据处理[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7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8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