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高频段信道测量与建模进展
本文关键词: G移动通信 高频段 信道测量 信道建模 出处:《电子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频段由于具有非常大的频谱宽度而受到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青睐.高频段同时具有大的传播损耗、准光学特性等特征.为了能够充分挖掘、选择和评估可用高频段,需要对高频段信道进行充分测量和研究.目前高频段信道测量设备主要有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探测器和定制化宽带探测器两种.该文对当前开展的高频段信道测量活动进行总结,包括天线配置、测试场景与关注参量,以及相应的测量设备.最后对几个新提出的高频段信道模型进行介绍,如METIS、MiWEBA、mmMAGIC、5GCM、3GPP-HF等,指出现有模型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预计未来测量和建模方面加强的方向.
[Abstract]:The high frequency band is favored by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cause of its very large spectrum width. The high frequency band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propagation loss, quasi-optical characteristics, etc. In order to fully excavate, select and evaluate the available high frequency band. It is necessary to measure and study the channel in high frequency band.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detector based on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and broadband detector based on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urrent channel in high frequency band. The measurement activities are summarized, It includes antenna configuration, test scene and concerned parameter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ing equipment. Finally, several new high frequency channel models, such as METIS-MiWEBAmmMAGIC5GCM-3GPP-HF, are introduced,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existing model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as the expected direction of future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enhancements.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信息学院;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赫瑞瓦特大学工程与自然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271229,No.61371110) 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No.2014DFA11640,No.2015DFG12580)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菊香;温世成;周景林;赵利;;山区无线信道现场测量技术及应用[J];广西通信技术;2009年03期
2 冯菊香;温世成;周景林;赵利;;山区无线信道现场测量技术及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2009年21期
3 李红;;无线信道中信道衰落的研究[J];才智;2010年22期
4 吴毅凌;李红滨;赵玉萍;;一种适用于时不变信道的信道估计方法[J];高技术通讯;2010年01期
5 陈国安,尤肖虎;基于信道变化速率检测的信道估计积分长度与专用导码功率动态调整[J];电子学报;1999年S1期
6 赵海涛;董育宁;夏洋;;基于模型的无线信道分组传输特性仿真研究[J];电信快报;2008年05期
7 肖小潮;郑宝玉;王臣昊;;基于最优观测矩阵的压缩信道感知[J];信号处理;2012年01期
8 杜向辉;于晓辉;郑立会;;弹载数据链信道模型仿真研究[J];航空兵器;2013年06期
9 王正强;;无线信道的研究[J];湖南农机;2008年09期
10 朱秋明;徐大专;陈小敏;;二维非均匀散射信道改进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章勇;赵军辉;赵春明;尤肖虎;;OFDM系统中迭代信道估计和解码研究[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康;;时变OFDM系统中参数化时域信道估计的改进[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周昱英;;一种自适应的切换功率测量和信道预测方法[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4 柴关华;徐友云;蔡跃明;;MIMO-OFDM无线传输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研究[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顺佳;胡波;曾益;;UWB通信中的自适应单载波频域信道均衡[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刚;董江波;李道本;;MIMO LAS-CDMA系统中基于插值信道估计的导频结构设计[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艳红;都峗峗;付铁连;;一种基于分布式USFC-OFDM的异步协同传输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向鹏 张磊 曹鹏;WCDMA的高速引擎[N];通信产业报;2004年
2 ;HSDPA涉及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6年
3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总监 金海良;TD升级考验射频测试[N];通信产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涵;星地混合OFDM通信系统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余方园;OFDM水声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赵丹;跳频OF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孙健;突发OFDM系统的同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杨星海;无线移动环境中滤波多音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珊珊;基于导频的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谭黎明;航空信道下的OFDM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赵阳;航空信道下CI/OFDM与TDCS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魏德肖;毫米波星—地MIMO系统信道衰落系数模型及误码率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黄夷芯;基于无线信道特征的物理层安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宁;无线信道衰落特性模拟技术研究及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郑树文;基于FPGA的APOFDM系统信道估计研究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6年
8 袁航;增强型多载波的信道估计及接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刘杏;CMMB系统信道建模及信道估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10 张静;大规模MIMO无线系统信道获取和传输优化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8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50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