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波段加膜片式单脊波导裂缝天线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单脊波导裂缝天线 金属膜片技术 低副瓣 牛顿迭代法 出处:《微波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等效导纳值是波导宽边纵缝天线的关键设计参数。为克服传统波导裂缝天线副瓣偏高、设计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脊波导裂缝天线的改进设计方法,在传统波导裂缝阵列天线设计的基础上,利用等效导纳值对天线等效电路的影响,在裂缝单元下增加金属膜片,通过改变金属膜片的高度,优化裂缝等效导纳值,使得每个裂缝口径场分布更加接近于理论设计值,并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牛顿迭代法提取导纳进一步缩短设计时间。通过设计实例表明:应用此方法设计单脊波导裂缝天线能够有效抑制副瓣电平,天线方位面副瓣电平可达到-30 dB以下;在满足主要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Abstract]:The equivalent admittance is the key design parameter of the waveguide wide side longitudinal slot antenna.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high sidelobe and low design ef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waveguide slot antenna, an improved design method of the single ridge waveguide slot antenna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waveguide slot array antenna design, using the effect of equivalent admittance o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antenna, the metal diaphragm is added under the crack element, and the crack equivalent admittance is optimized by changing the height of the metal diaphragm. So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perture field of each crack is closer to the theoretical design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Newton iterative method is used to extract admittance to further shorten the design time. The design example shows that the sidelobe level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using this method to design single-ridge waveguide slot antenna. The sidelobe level of the antenna azimuth plane can reach -30 dB, and the desig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main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微波系统研究部;孔径阵列和空间探测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N82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晓鹏;赵怀成;赖清华;;一种X波段宽带低副瓣微带阵列天线设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2 张文涛;杨晖;稂华清;;宽带单脊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J];微波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雨帆;卢晓鹏;周子成;陈文兰;翟永波;;X波段加膜片式单脊波导裂缝天线的研究[J];微波学报;2017年02期
2 陈峰磊;;X波段高增益低副瓣微带阵列天线仿真设计[J];电子世界;2017年06期
3 李云;;浅谈雷达裂缝波导天线的防水密封[J];科技资讯;2017年05期
4 郝建红;郭超;袁至衡;;基于非对称脊波导的缝隙天线研究与设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5 薛玲珑;王会华;孙竹;郑文泉;;Ka波段一体化开口波导阵列天线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6年06期
6 冯森;王周海;金谋平;;一种X波段宽带背腔微带天线阵面设计[J];信息通信;2015年06期
7 李佳美;官正涛;;具备阻抗和低副瓣宽带特性的脊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J];电讯技术;2014年12期
8 詹珍贤;王周海;;X波段二维宽带宽扫背腔微带天线[J];雷达与对抗;2014年02期
9 李绪平;李斌;张盛华;史小卫;;3mm平板波导缝隙阵天线设计研究[J];微波学报;2014年02期
10 黄庆福;陈小强;;倒梯形单脊波导缝隙行波阵的设计[J];光通信研究;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卢晓鹏;汪伟;高初;;微带线馈电的宽带单层贴片天线[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2年04期
2 卢晓鹏;张玉梅;李昂;;非辐射边馈电的宽带双层微带贴片天线[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3 金剑;汪伟;万笑梅;;宽带单脊波导缝隙天线阵设计[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齐美清;汪伟;金谋平;;基于HFSS的波导裂缝有源导纳的计算方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年02期
5 张亚飞;吕晓德;;一种展宽波导裂缝天线带宽的新方法[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杨继松,,傅君眉;波导缝隙在模拟阵列环境中的有源导纳值计算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华;龚建明;;双对对称双脊波导的多模解[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2 王雨松;双脊波导加工[J];电子工艺技术;1994年06期
3 尹锐,杨建义,王明华;梯形截面脊波导的特性分析[J];光学学报;2000年11期
4 王萍;脊波导各种参数的计算[J];火控雷达技术;2004年03期
5 邓素芬,杨显清,陈友侙;基于有限元法的脊波导特征值分析[J];电子对抗技术;2005年01期
6 刘建丽;温杜仲;朱英杰;;脊位于窄边的单脊波导本征值的有限差分分析[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7年01期
7 贾华;刘甫坤;;脊波导特征值的有限元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9期
8 陈小强;李明;任恩恩;逯迈;;两种新型双脊波导传输特性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孙岐峰;逯迈;陈小强;;窄边双脊波导传输特性分析[J];微波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晓娟;宋文淼;;非对称单脊波导的特性计算[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加国;吴双桂;;非对称单脊波导本征值分析[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2 辛丽;王五兔;;脊波导完整本征值的计算[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宗卫华;梁昌洪;;用矩阵方法研究多脊结构波导[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陈泽萍;杨乃恒;林守远;;不对称脊波导的矩量解[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5 陈彩云;张超;李鹏;李影;;宽带双脊波导结构的优化[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任列辉;邢锋;徐诚;陈志雨;宋文淼;;用电磁场算子理论分析脊波导的传输特性[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吴鸿超;窦文斌;;平板脊波导张角天线宽带性能分析仿真[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巍;何清明;谢庆涛;;脊波导带线耦合器的实现[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9 吴秋生;延波;薛良金;;Ka频段脊波导过渡的仿真与工程应用[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郝雷;高崇龄;;微波立体平面谐振器的机辅设计[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小强;复杂结构脊波导传输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2 邸英杰;梯形单脊波导缝隙天线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3 高原;基于非对称脊波导的聚合物M-Z调制器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玲;毫米波脊波导功率分配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黄庆福;倒梯形单脊波导行波缝隙阵的设计与优化[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杨立坤;形变对三角形脊波导传输特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4 赵霞;变形对脊波导传输特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8年
5 蔡武德;基于有限元的脊波导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显;用傅立叶展开—差分法分析复杂结构脊波导的传输特性[D];兰州大学;2007年
7 李翠霞;衬底集成脊波导的理论分析和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磊;基于有限元法的脊波导损耗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杰;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脊波导损耗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10 高原;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部分介质填充脊波导传输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1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52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