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雷达发射机阵列稳健栅瓣抑制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23:28

  本文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凸优化 抗阵列流型失配 栅瓣抑制 出处:《计算机仿真》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雷达发射机阵列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阵元位置的抖动等干扰因素带来的阵列流型失配严重降低了方向图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粒子群-凸优化的抗阵列流型失配的稳健栅瓣抑制算法。上述方法以降低峰值旁瓣电平为目标函数,将粒子群算法作为全局优化算法用来优化阵元位置,凸优化算法作为局部优化算法用来优化阵元权值,引入阵列流型误差,重构稳健的凸优化模型,在优化稳健阵元权值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稳健的阵列布局。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阵元权值系数和阵列布局具有更强的稳健性,能够在兼顾固定方向上方向图综合和栅瓣抑制的同时,提高波束优化对阵列流形失配的宽容性,数值结果有效的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adar transmitter array implementation, the mismatch of array flow pattern caused by interfer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jitter of array element position seriously re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ttern. In this paper, a robust gate lobe suppression algorithm against array flow mismatch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reduction of peak sidelobe level is taken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as a glob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position of array elements. As a loc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nvex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weight of array elements, introducing array flow pattern error, reconstructing robust convex optimization model, and optimizing 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robust array elemen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array weight coefficient and array layout are more robust and can combine pattern synthesis and gate lobe suppression in a fixed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beam optimization to array manifold mismatch, the numerical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目然科学基金(6137117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kfjj201504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NS2016043)
【分类号】:TN95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中瑞;牛朝阳;刘春生;;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圆阵列方向图联合优化[J];计算机工程;2013年02期

2 陈客松;何子述;韩春林;;运用GA和FFT确定稀疏阵列的激励幅度[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兴华;罗景青;乔旭朗;;宽带稀疏线阵内外场联合通道校正技术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年04期

2 马守磊;李海林;周建江;曹爱华;;基于MOPSO—PSC雷达罩阵列低副瓣方向图综合[J];计算机仿真;2016年01期

3 聂笃宪;屈挺;陈新;雷涛;黄国全;;面向多源采购的多级供应链优化配置方法[J];工业工程;2014年04期

4 陆文博;刘春生;周青松;黄中瑞;;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技术[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4年03期

5 胡继宽;王布宏;李龙军;;共享孔径交错阵列综合优化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3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鹏程;殷勤业;张建国;;一种基于有向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方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2 何学辉;吴兆平;吴顺君;;一种任意阵的方向图模值综合方法[J];电子学报;2010年10期

3 周宇鹏;张争气;;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波束形成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0年08期

4 包子阳;陈客松;何子述;韩春林;;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圆阵稀布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5 包子阳;陈客松;何子述;韩春林;;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圆阵稀布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8年10期

6 晋军;王华力;刘苗;;基于遗传算法的部分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J];通信学报;2006年12期

7 吴曼青;;数字阵列雷达及其进展[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刘先省,张连堂,吴嗣亮,毛二可;基于有向阵元的圆形阵列方向图综合[J];电子学报;2004年04期

9 王玲玲,方大纲;运用遗传算法综合稀疏阵列[J];电子学报;2003年S1期

10 马云辉;基于遗传算法的唯相位控制方向图零点生成[J];微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邦复;用于航天信息传输的阵列天线系统[J];遥测遥控;2000年04期

2 付云起,袁乃昌;阵列天线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3 杨洲,王积勤,张晨新;对一种圆形阵列天线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19期

4 张云峰;曹伟;;一种基于稻垣模的新型阵列天线设计方法[J];微波学报;2007年03期

5 黄飞;盛卫星;马晓峰;;随机错位子阵阵列天线及其优化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6 杜夔;;阵列天线单元失效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郑恒;;大型数字阵列天线的软件化测试[J];硅谷;2009年19期

8 陆彪,吴大伟;复合加权阵列天线的研究[J];电子学通讯;1981年02期

9 陆彪 ,吴大伟;复合加权阵列天线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1年02期

10 顾坤林;;小型开缝阵列天线设计计算[J];现代雷达;198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华;邵维;;高增益反射阵列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王育强;杨善国;兰强;;阵列天线的误差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屈天莹;夏冬玉;贾军帅;唐祥楠;;一种新型超短波高增益阵列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万涛;;带线型阵列天线单元的一体化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顾广林;赵昵丽;王立坚;;基于阵元实测结果的阵列天线快速设计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王欣;刘庆想;赵柳;李相强;;单元因子对阵列天线扫描角以及扫描最大增益的影响[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盼;曹祥玉;张健;;一种阵列天线单元的优化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段磊;王俊涛;高斌;高攸纲;;阵列天线平台遮挡效应研究[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黄成;赵泽宇;罗先刚;;一种介质加载型沟槽缝隙阵列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卜安涛;史小卫;;本征激励法用于天线阵方向图综合[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军;自适应阵列天线的优势[N];人民邮电;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州;稀疏阵列综合及DOA估计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广;新型高效率传输阵列天线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3 郭华;阵列天线综合及子阵列划分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泽东;宽频带定向天线及强耦合阵列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梁伟龙;无线通信天线设计及四维阵列天线优化综合[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贺冲;时间调制阵列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华;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益凯;基于四维天线理论和强互耦效应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帅;阵列天线辐射和散射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阳凯;阵列方向图综合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容伟;数字阵列天线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扬;毫米波雷达微带阵列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珍珍;无人机机载阵列天线系统性能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涂光鹏;雷达阵列综合及关键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汤一君;基于多层柔性介质的Ka波段缝隙天线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刘喜玲;机载端射阵列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作;W波段平面反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然;W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郭婧;K波段微带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蔡有志;3mm波束探测阵列研究及测试[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32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532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