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HAP-GEO-HAP全光中继放大链路模型及其误码性能

发布时间:2018-03-04 23:02

  本文选题:高空平台 切入点:全光中继 出处:《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几何传播损耗和指向误差联合效应对空间激光链路性能的影响,研究了HAP-GEOHAP全光中继放大链路通信模型的误码性能。建立了基于GEO卫星全光中继放大转发的高空平台激光链路通信模型,在考虑背景光辐射与放大器引入的自发辐射等因素的条件下,研究了信道衰减系数的统计特性和各类噪声的强度,获得链路模型的Q因子,推导出误码率表达式。仿真分析了在不同发射功率、抖动标准差和波束宽度等参数条件下,链路误码率与比特速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比特速率较低时,增大发射功率、降低抖动标准差或减小波束宽度,对链路误码率性能的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当比特速率大于4 Gbps时,上述措施对链路误码性能的改善程度较为缓慢。
[Abstract]:Aiming at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geometric propagation loss and pointing error on the performance of space laser link, The error performance of HAP-GEOHAP all-optical relay amplification link communication model is studied, and a high-altitude platform laser link communication model based on GEO satellite all-optical relay amplification and forwarding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background light radiation and the spontaneous emission introduced by the amplifier,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ne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intensity of all kinds of noise are studied, and the Q factor of the link model is obtained. The expression of bit error rate is deriv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k bit error rate and bit rate und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ower, jitter standard deviation and beam width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power is increased when the bit rate is low. Reducing the jitter standard deviation or reducing the beam width can improve the link bit error rate obviously, and when the bit rate is more than 4 Gbps,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link error rate is slow.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3101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M6060)
【分类号】:TN9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怡;王德丽;杜凡;马晶;谭立英;;大气Gamma-Gamma湍流信道中采用圆偏振位移键控的信道容量分析(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10期

2 韩立强;游雅晖;;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联合效应下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性能[J];光学学报;2014年11期

3 王翔;赵尚弘;李勇军;石磊;赵顾颢;朱子行;;高空平台位置不稳定性对平台间PPM调制光链路性能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11期

4 王翔;赵尚弘;石磊;李勇军;楚兴春;赵顾颢;朱子行;;高空平台多跳光链路可变增益中继性能分析[J];中国激光;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西峰;马赛;赵尚弘;王翔;郑永兴;温泉;林涛;;HAP-GEO-HAP全光中继放大链路模型及其误码性能[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6期

2 丁西峰;赵尚弘;王翔;郑永兴;温泉;林涛;盖美庆;;M-QAM调制下高空平台OFDM光链路误码性能[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5期

3 朱东济;蔡红维;高蓉;;基于贝叶斯推理的激光光斑漂移特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04期

4 任建迎;孙华燕;张来线;;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对激光通信误码率影响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5 韩立强;游雅晖;;全光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继协作方案的研究[J];中国激光;2016年10期

6 邵文毅;鲜浩;;非均匀湍流路径下光束分层传输缩比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6年08期

7 韩立强;游雅晖;;大气衰减和大气湍流效应下多输入多输出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性能[J];中国激光;2016年07期

8 韩立强;游雅晖;聂向荣;何家欢;;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联合效应下全光中继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性能[J];光电子·激光;2016年05期

9 韩立强;游雅晖;;全光双跳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年05期

10 张慧颖;李洪祚;肖冬亚;宁素焕;;大气湍流综合效应下空间分集接收性能研究[J];中国激光;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怡;杜凡;马晶;谭立英;;空间光通信系统发射光束的准直特性研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3期

2 王怡;章奥;马晶;谭立英;;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弱大气湍流引起的相位波动和强度闪烁对DPSK调制系统的影响(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2期

3 胡庆松;黄玉划;王俊波;张净;姜鹏;苏芹;宋晓宇;;强湍流下多跳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4 翟超;武凤;杨清波;谭立英;马晶;;自由空间光通信中大气光束传输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激光;2013年05期

5 寿钦;张涛;王涵;;Gamma-Gamma大气湍流下自由空间光通信MIMO-OFDM系统误比特率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2期

6 王翔;赵尚弘;石磊;李勇军;赵顾颢;朱子行;;近空间平台位置不稳定条件下的激光链路性能分析[J];光电子.激光;2012年11期

7 王翔;赵尚弘;石磊;李勇军;赵顾颢;朱子行;赵卫虎;;基于Hoyt光束指向模型的高空平台间光链路性能仿真[J];中国激光;2012年10期

8 杨鹏;艾华;;圆偏振调制激光通信系统设计[J];中国激光;2012年09期

9 王翔;赵尚弘;李勇军;赵顾颢;朱子行;;临近空间光传输网络结构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2年03期

10 韩立强;王祁;信太克归;;Gamma-gamma大气湍流下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性能[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张书仙;;基于分裂超连续光谱的全光量化方案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2 赵永鹏,叶培大;光网络中的全光再生[J];半导体光电;2001年03期

3 李利平;王博;;一种新型全光因特网方案设计及性能仿真[J];光通信技术;2014年01期

4 纪越峰,柏琳,徐大雄;全光地址识别机理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沈鑫;邱昆;;一种新型的全光再生节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李将;邓大鹏;钱凤臣;曹东东;;一种全光3R再生方案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03期

7 刘汝斌;于晋龙;王菊;孟天晖;王文睿;苗旺;孙斌;杨恩泽;;全光3R系统再生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7期

8 刘颖;王荣;;全光交换关键技术—全光标签交换[J];山西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9 王菊;于晋龙;罗俊;王文睿;韩丙辰;吴波;郭精忠;杨恩泽;;基于信号抽运的光纤光参量放大的全光3R再生系统[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10 杨祥林;;全光接力通信技术[J];东南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颖;陈向宁;;基于光纤延迟线的全光量化编码方案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周云峰;伍剑;林金桐;;利用TOAD实现全光逻辑操作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凌;张民;赵永鹏;叶培大;;新型基于SOA-MZI的高速全光非门及其性能分析[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牛长流;张民;叶培大;;基于SOA-MZI的高速全光逻辑门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周敏娟;孙军强;;基于非线性光纤环镜的40-Gb/s全光异或门[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哲;全光模数转换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冯欢;超快光网络中全光再生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3 孙振超;全光伪随机序列发生与速率倍增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张圆成;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缓存技术[D];清华大学;2011年

5 韩丙辰;多波长全光3R再生及全光逻辑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赵乃峰;基于微结构光纤的全光功能器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邱吉芳;基于高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信号处理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彭越;移相光量化与全光数模转换[D];清华大学;2010年

9 文峰;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耀天;全光3R再生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_g茜;BPSK光信号光子晶体全光逻辑器件的设计与性能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金璐;高精度全光量化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杨帆;基于全光量化的光谱压缩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周鹏;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异或逻辑门及加密解密技术[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谭斯斯;基于微分和积分器件的微分方程的全光求解[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崔乐乐;基于QD-SOA-XGM的全光逻辑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7 黄标;高速全光逻辑与全光存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李雨;基于啁啾脉冲的超快全光分幅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9 胡瀚元;地面激光通信全光捕获试验装置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同刚;全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7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567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