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本文选题: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切入点:相关信源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原模图低密度奇偶校验(P-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系统方案。该方案编码端,分布式信源发送部分信息位及校验位以同时实现压缩及纠错功能;译码端,联合迭代信源信道译码的运用进一步发掘信源的相关性以获得额外的编码增益。此外,论文研究了所提方案在译码端未知相关性系数的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P-LDPC码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方案在外部迭代次数不大的情况可以获得较大的性能增益,并且相关性系数在译码端已知和未知系统性能基本相当。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scheme of distributed joint source channel encoding and decoding system based on primitive mode diagram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P-LDPC) code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distributed source sends part of information bit and check bit simultaneously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compress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In addition, the decoding algorithm of unknow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roposed scheme at the decoding end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scheme based on P-LDPC codes can obtain a large performance gain when the number of external iterations is small,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unknown system at the decoding end.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J012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241,61671395)~~
【分类号】:TN9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金法;赵力;;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中的LDPC译码器的设计[J];电子器件;2008年06期
2 贾科军;柯熙政;彭铎;陈海燕;;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中π-旋转LDPC码的设计与性能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邹文华;李兵兵;;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中LDPC码的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年11期
4 张明玉;梅杓春;;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中准循环LDPC码的编码方法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2008年02期
5 李强;陈其先;陈瑾;;流星余迹信道下LDPC码最小距离计算[J];广东通信技术;2008年10期
6 谢伟;;LDPC码编码器实现方法[J];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7 赵明;李亮;;在线可编程准循环LDPC码高速编码器结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8 智钢;刘荣科;赵岭;;分块选择重传的LDPC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协议设计[J];遥测遥控;2008年05期
9 李振松;李学华;杨大成;;基于LDPC码不等保护特性改进的混合重传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7年12期
10 马琦;陈曾平;;可快速编码的非规则LDPC码度分布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曦;周亮;;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及其在LDPC码中的应用[A];2005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建辉;文磊;高永强;;一种基于原模图的规则LDPC码构造算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刘洁;黄普明;周诠;;卫星ATM传输系统中一种新的LDPC码的构造[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鹏;王单;童胜;王新梅;;一种消除小环的正则LDPC码的构造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明川;吕谷;陈佳音;郭庆;;深空通信中基于原模图的AR4JA码性能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6 张嘉毅;罗喜伶;黄智刚;;针对部分并行LDPC译码器的优化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7 陈曦;周亮;;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及其在LDPC码中的应用[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贺玉成;慕建君;王新梅;;LDPC码的距离特性与不可检错误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静怡;李颖;孙岳;;速率兼容网络LDPC码的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亚楠;低码率原模图LDPC码的设计与结构化构造[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2 夏国江;一族原模图LDPC码及其实现和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3 佟宁宁;多进制LDPC码编译码算法优化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4 张罗鸣;无线宽带传输系统中LDPC码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增超;基于FPGA的LDPC译码器设计[D];山西大学;2015年
2 郭宇斌;高速LDPC译码器的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赵子毓;关于诱捕集的特性分析及其在LDPC码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胡冰璞;基于FPGA的LDPC码译码器研究及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章雪婷;低差错平台LDPC码字构造及译码[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6 梁晨驰;高吞吐量LDPC码译码器架构设计[D];天津大学;2014年
7 段倩妮;多模LDPC译码器的设计与原型验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李琼;两用户干扰信道的LDPC叠加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信生安;基于FPGA的LDPC码高速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风永;AWGN信道下基于Kite码的QC-LDPC码和DVB-S2标准LDPC码的无码率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1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58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