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扰消除的BICM-FBMC-ID接收机设计
本文选题:偏移正交幅度调制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FBMC/OQAM) 切入点:基于迭代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ID)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8期
【摘要】:由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中异步多址机器间通信等场景的特殊需求,非正交多载波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偏移正交幅度调制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FBMC/OQAM)成为候选波形之一。该文首先分析了窄带干扰(NBI)和频选信道下残余固有干扰(RII)对FBMC系统的影响。分别设计了NBI消除模块和RII消除模块。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设计了将FBMC和基于迭代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ID)相结合的接收机结构,在FBMC解调器与软入软出(SISO)译码器间进行迭代的消息交换。仿真结果表明:FBMC相比CP-OFDM,对NBI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因此采用擦除法消除NBI影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且经过数次迭代后,接收机性能接近假设所有先验信息已知时的最优性能界。对于不同星座类型在迭代过程中的性能也进行了分析比较。
[Abstract]:Due to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of asynchronous multiple access machine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scenarios in 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orthogonal multicarrier technolog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filter bank (OQAM) is one of the candidate waveforms.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narrow band interference (NBI) and residual inherent interference (RII) on FBMC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NBI cancellation module is designed respectively. To further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A receiver structure combining FBMC with BICM-ID-based bit 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BICM-ID) based on iterative decoding is designed. The iterative message exchange between the FBMC demodulator and the Soft-Inlet Soft-Output (SISO) decoder is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P-OFDM, the FBMC has better robustness to NBI, so erasure method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NBI, and after several iterations, a good result is obtained. The receiver performance is close to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bound when all prior information is known.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onstellation types in the iterative process is also analyzed and compar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基金】: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13CB329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1631013) 国家“八六三”高技术项目(2015AA01A70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3001023-003) 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项目(NCET-13-0321) 清华-高通联合研究项目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文宇,李刚,林凌,谌雅琴,虞启琏;一种抑制窄带干扰信号方法的研究[J];信号处理;2003年06期
2 韩朝晖;;利用小波包分析抑制窄带干扰[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6年06期
3 孙志国,孙甲琦,郭黎利;一种改进的通信测距复合系统抗窄带干扰性能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12期
4 刘翔;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基于循环平稳特性的抗窄带干扰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13期
5 郭艺;梅阳;张尔扬;;一种新的抗窄带干扰的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12期
6 张春海,高凯,张尔扬;基于指数分布假设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抗窄带干扰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王海江;杨玲;谢明元;何建新;梁继业;;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的抗窄带干扰非线性自适应滤波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刘月亮;蒋宇中;应文威;;短波信道探测中窄带干扰的去除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年07期
9 林界;葛海波;周艳娥;;变换域自适应算法抗窄带干扰[J];无线通信技术;2013年03期
10 朱立为;蒋品群;;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自适应阈值抑制窄带干扰[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丽萍;胡光锐;陈豪;雷震宇;;利用实时自适应陷波器抑制多个窄带干扰[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轩;张磊;刘峰;;一种改进的窄带干扰参数估计算法[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7 北斗/GNSS用户终端技术[C];2014年
3 戚骥;宋立军;李少谦;唐友喜;;二维扩频通信系统抗窄带干扰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明;张家树;;改进的直扩通信系统窄带干扰频域抑制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5 夏荥;王卫星;吴潜;;直扩系统抑制窄带干扰技术的研究与仿真[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天桥;崔晓伟;陆明泉;;GNSS接收机频域抗窄带干扰技术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夏江华;张家树;;基于k-bin算法和中值滤波算法的重叠变换域抗窄带干扰技术[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金晓章;郭伟;;基于STFT变换抑制GPS窄带干扰接收机捕获性能分析[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士兵;张力军;;一种UWB-OFDM系统的抗干扰编码[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梅;CDMA与OFDM之技术比较[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志国;直扩通信系统中窄带干扰自适应抑制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张春海;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深;基于Chirp函数的抑制多窄带干扰的OCC-UWB系统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雯婷;扩频通信系统中的抗窄带干扰技术的研究[D];西安邮电大学;2015年
3 赵达伟;宽窄带干扰下扩频信号捕获算法研究与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闫帅;基于先验信息的窄带干扰压缩检测与抑制[D];山东大学;2016年
5 张力川;干扰条件下的卫星通信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现宇;星间链路收发信机抗窄带干扰性能限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赵月露;导航接收机抗窄带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赵丕杰;基于神经网络的扩频系统抗窄带干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苏小明;短波扩频通信中抗窄带干扰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红霞;直接序列扩频信号中多窄带干扰的自适应抑制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86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68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