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无线接入网建设工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选题:无线网络 切入点:优化 出处:《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个人通信技术在20多年中不断发展成熟,随着智能机的普及,人们对网线蜂窝网络依赖进一步增强。用户量大幅度增长。互联网、物联网的的飞速发展更是对无线蜂窝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LTE网络能够很好适应用户的需求,但是3G、2G网络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仍会有长时间的共存期。这些都对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通过本软件的设计开发,使工程师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所有类型数据,更好对城市中所有的基站网络进行监控与管理,并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通过分析软件的统计报告及时更好地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开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更好地进行问题排查,更好地对后续的网络优化进行管理。本软件不仅仅实用于LTE无线接入网建设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还实用于GSM、WCDMA的网络优化。对于提高网络优化效率、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完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给出了软件实现结构展示。系统提供了基站数据导入、数据导出、无线网络参数一致性核查、网络KPI数据分析、网络配置数据对比,互操作参数配置等功能,软件在使用中能够综合考虑无线网络设备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与互斥性,结合KPI,对网络优化提供优化建议方案,一定程度上实现网优自动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more than 20 years, an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machines, people's dependence on network cable cellular network has been further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users has increased great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At present, LTE networks can well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However, the 3GG 2G network and LTE(Long Term evolution will still have a long co-existence period. All these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o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oftware, engineers can understand and analyze all types of data in a more timely and accurate manner. Bett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all base station networks in the city, and better organization of project staff meetings,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through statistical reports from the analysis software at regular intervals. This software is not only applied to the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LTE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construction project, but also applied to the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LTE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Cost sav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design and database design of the system are completed, the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 is presented, and the base station data import is provided. Data export, consistency verific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parameters, analysis of network KPI data, comparison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data, configuration of interoperable parameters, etc. Combined with KPI, the network optimization proposal is provided to realize the automation of network optimiz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平志,廖磊;无线接入网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讲 无线接入网的发展动向[J];计算机应用;1998年10期
2 马奔腾;无限生机的无线接入网[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0年02期
3 刘广魁;无线接入网技术[J];电子工程师;2000年10期
4 程型清,李承恕;无线接入网技术[J];四川通信技术;2000年04期
5 唐军;无线接入网(上)[J];现代通信;2000年03期
6 唐军;无线接入网(下)[J];现代通信;2000年04期
7 孙增军;毫米波技术在无线接入网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年04期
8 吴德本,张旭东,李慧敏;无线接入网综述[J];当代通信;2003年10期
9 麦冠虹,陈晓天;激光无线接入网[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3年01期
10 张旭东,李惠敏,吴德本;无线接入网综述[J];有线电视技术;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海;;无线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雪超;李方伟;;基于IP无线接入网中的差分业务资源管理[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张晓英;雷维礼;;在无线接入网中MESH概念的应用[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谢芳;胡南;胡臻平;崔春风;;M2M典型业务及无线接入网优化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球WCDMA无线设备市场将高速增长[N];人民邮电;2006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温荣鑫;建立全国无线接入网价值几何?[N];通信信息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卢子月;无线接入网变革进行时[N];通信产业报;2011年
4 ;爱立信———无线接入网领域的领导者[N];中国电子报;2003年
5 ;爱立信——无线接入网领域的领导者[N];人民邮电;2003年
6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国家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陈如明;C—RAN:新一代“大容量、少局所”无线接入网架构[N];人民邮电;2011年
7 常疆 田勇;3G长期演进疾速突进[N];通信产业报;2006年
8 周晓娟;HSPA后向演进再起波澜[N];通信产业报;2006年
9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系统方案部;Evo RAN可持续发展的无线接入网进化[N];通信产业报;2009年
10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移动通信系统有限公司市场部 张玮;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概览[N];人民邮电;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富强;无线接入网小区中断补偿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张恒;无线接入网中无线下行覆盖自优化和自主负载均衡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范文浩;面向异构无线接入网的联合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凌翔;无线接入网系统优化与接入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武;蜂窝无线接入网能效分析模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2 姚池叶;面向未来网络的无线接入网虚拟化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于海洋;LTE无线接入网建设工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杨长一;无线接入网小区覆盖异常的自管理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郅刚;黑龙江移动公司3G无线接入网网络建设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姜又琳;基于多参数联合调整的无线接入网覆盖自优化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汤亚;无线接入网性能监测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宗春;无线接入网三年滚动规划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牛芳芳;3G网中无线接入网的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林芳园;GSM无线接入网中告警关联分析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0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0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