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散射体下的V2V信道相关性和多普勒谱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车辆到车辆通信 + 移动散射体 ; 参考:《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该文首次提出两种典型的移动散射体存在的车辆对车辆(V2V)的无线传播信道模型,一种是基于一次散射发射(SBT)和一次散射接收(SBR)的信道,另一种是基于两次散射(DB)的信道,并在这两种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同时包含一次散射发射,一次散射接收,两次散射和视距(LOS)分量的信道模型。在假设移动散射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随机且运动速度较小和较大的散射体速度分别用指数分布和混合高斯分布来描述的情况下,给出了这些传播信道的复增益,通过计算得到了信道的自相关函数(ACF)和多普勒功率谱密度(PSD)。文中还将理论计算得到的多普勒谱与已有文献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符合得较好。
[Abstract]: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two kinds of wireless propagation channel models of vehicle to vehicle (V2V) with two typical moving scatters are proposed, one is based on single scattering emission (SBT) 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single scattering receiver (SBR), 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two-time scattering (DBB).On the basis of these two models, a channel model including one scattering emission, one scattering receiver, two scattering and one line-of-sight) component is given.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oving velocity and direction of the moving scatterer are random, the smaller velocity and the larger velocity are described by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and mixed Gao Si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the complex gain of these propagation channels is given.The channe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CF) and Doppler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are calculated.The Doppler spectra obtain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of previous literatures,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01400009)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16D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2051)~~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振栋,刘宏伟,,唐璞;基本散射体的散射规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2 易韵;陈彬;;基于Split-Field FDTD法的近埋地无限长散射体二维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3 罗小军;黄丁发;刘国祥;;时序差分雷达干涉中永久散射体的自动探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吴先良,焦丹,王良知;用积分方程求解散射体自然频率的新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5 林昌禄;;散射体测量微波场技术[J];电子技术;1983年02期
6 祝恒年;;扩展性散射体时反MUSIC定位的实验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7年03期
7 姚玲;贺志恒;;基于散射体模型的单站无源定位算法[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04期
8 程堂柏,周建江,虞震东,舒永泽;多个散射体散射分析的RATMA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年03期
9 何鹏;蒋全兴;周香;邬昌峰;赵才军;;声学散射体对混波室独立采样点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8年09期
10 何鹏;蒋全兴;周香;赵才军;邬昌峰;;声学散射体对混波室场均匀性的影响[J];微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积福;高本庆;;FDTD/表面积分法求金属散射体的远场[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2 姚家园;温联星;;古Sunda俯冲区域核慢边界附近发现强地震散射体[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七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关泽群;白俊武;;参照失效物理分析改进永久散射体提取过程[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李双江;李云霞;蒙文;马丽华;;电磁相似性在测量散射体远红外波段LRCS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郭兼善;尚社平;张满莲;史建魁;罗熙贵;郑红;张清毅;;离散和连续随机煤质的散射类似性[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郭兼善;尚社平;张满莲;罗熙贵;郑红;史建魁;张清毅;;离散和连续随机媒质的散射类似性[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军;含裂缝的复杂散射体正散射与反散射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聂运菊;永久散射体探测与雷达差分干涉建模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贤超;MUSIC成像方法在逆散射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黄际彦;基于散射体信息的无线定位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海兵;探测法重构多个散射体的数值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4 胡艳;复杂散射体RCS频率特性曲线的拟合与外推[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李小霞;重建声柔散射体的分解型拟牛顿迭代法[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艺彩;散射体无源互调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5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4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