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博弈论和凸优化的异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00:36

  本文选题:异构网络 + LTE-U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异构网络资源分配是伴随无线电通信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超过50%的语音业务和超过70%的数据业务均在室内进行,所以以小基站为研究对象组成的异构网络模型已经是热门研究方向。然而,有限的频谱资源不能保证所有基站都使用正交频段,所以在异构网络研究中需要重点考虑同层网络之间的干扰(ITI)问题和跨层网络之间的干扰(CTI)问题以及功率控制问题。本文主要以最大化小基站用户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速率为目标,同时对用户的发射功率和频谱分配进行优化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异构网络中宏小区及微小区的基本概念、干扰的分类、Wi-Fi数据包传输机制及重点分析了目前异构网络中资源分配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授权频段资源有限;二是干扰问题严重。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文章主要从两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针对有限的频谱资源问题,文章在模型建立阶段引入Wi-Fi接入点,小基站用户共享授权段的频谱资源时,还可以采用LBT分享Wi-Fi的非授权段的频谱资源,扩展频谱资源的可使用范围;然后再从功率分配和频谱分配优化方面展开研究,最大化小基站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论文首先假设频谱分配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建立非合作博弈模型,引入代价函数,以基站用户的发射功率为博弈对象的行为,最大化基站的总吞吐量为博弈目标,证明该非合作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存在且唯一。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5至10次迭代后收敛,引入Wi-Fi后小基站用户不仅功率等效下降,降低了对宏基站的干扰,还提高了公平性。然后,将上述模型以及优化问题进行扩展,以最大化小基站用户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为目标,考虑ITI和CTI,同时采用凸优化理论优化用户的发射功率和频谱分配,从迭代收敛性、小基站用户数目、小基站的QoS速率要求以及宏基站用户的干扰门限等方面进行仿真,验证文章提出的新模型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并且有简单方便的优化算法。
[Abstract]:The allocation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 resources is an essential problem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communication, because more than 50% of the voice services and 70% of the data services are carried out indoors.Therefore, the heterogeneous network model composed of small base stations is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However, limited spectrum resources can not guarantee that all base stations use orthogonal frequency bands. Therefore, in the research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e should focus on the problems of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ITI),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CTI) and power control.In this paper, we aim to maximize the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rate of small base station users, and optimize the transmission power and spectrum allocation of the users at the same time.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cro cell and micro cell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classifies Wi-Fi packe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nterference and analyzes two major problem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one is limited authorized frequency band resource;Second, the problem of interference is serious.Aiming at the above two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from two aspects. Firstly, aiming at the limited spectrum resource probl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Wi-Fi access point in the model building stage, and the small base station users share the spectrum resource of the authorization segment.LBT can also be used to share the spectrum resources of the unauthorized segment of Wi-Fi to extend the usable range of the spectrum resources. Then the research on power allocation and spectrum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to maximize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of small base station users.In this paper, a non-cooperative game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pectrum alloc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and the cost function is introduced. The game object is to maximize the total throughput of the base station, taking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the base station as the game object and maximize the total throughput of the base station.It is proved that the Nash equilibrium solution of the non-cooperative game model exists and is uniqu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onverges after 5 to 10 iterations, and the small base station users not only reduce the power equivalent,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to the macro st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 fairnes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Wi-Fi.Then, the above model and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are extended to maximize the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rate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users, and consider the ITI and CTI.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vex optimization theory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transmission power and spectrum allocation of the users.The number of users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the QoS rate requirement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interference threshold of the base station user are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simple and conveni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O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力;杨剑飞;;卫星异构网中的呼叫接入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卢丹华;李剑;;异构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分析[J];大众科技;2012年12期

3 杨亚;宋俊德;;一种适合异构P2P网络的树形结构覆盖层[J];高技术通讯;2009年03期

4 朱朝霞,王杨,张世禄;基于异构网络的Samba服务器的构建与管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谢胜东;吴蒙;;异构无线网络的认证算法[J];高技术通讯;2009年07期

6 周爱平;程光;;博弈论在异构的多接入网络选择策略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7期

7 唐小婕;;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WSN网关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3年16期

8 袁广翔;彭木根;王文博;;基于协同机理的异构无线网络协议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5期

9 杨娟,李建国;异构网络中可多用户共享的任务库扩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黄书强,姚国祥;基于NFS和SMB的异构网络之间资源共享[J];江西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房雅丁;宋梅;宋俊德;;异构网络中一种基于灰度关联的动态接入选择策略[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X;吴蒙;夏鹏锐;;异构网络的安全威胁分析[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陈莹莹;张庚;翟明岳;李杰;党美琳;邢桂兰;;基于统一通信技术的异构网络穿越安全算法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邴红艳;何晨;蒋铃鸽;;应用进化博弈论分配异构网络业务负载[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何磊;任双印;孙家辉;彭超;窦文华;;一种泛在无线异构融合网络认证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莹莹;张庚;翟明岳;李杰;党美琳;邢桂兰;;基于统一通信技术的异构网络穿越安全算法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傅承鹏;;对《下一代通讯网的战略思考》的补充[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8 许方敏;贺昕;赵成林;周正;;一种新的基于移动IPv6的异构网切换管理策略[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韩潇;;LTE异构网络下干扰解决方案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王春新;李信;王晓湘;李朝峰;闫磊;;基于异构网络电力应急通信场景的绿色通信方案[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平;用全新的思路对待4G[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中兴通讯 宋军邋尤建洁 兰光华;异构网络的资源控制体系为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证[N];通信信息报;2008年

3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张平;未来宽带无线网:从异构融合走向泛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卢子月;小蜂窝异构组网受青睐[N];通信产业报;2012年

5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无线设计研究院 李哠江;CDMA HDC异构特征网络容量浅析[N];通信产业报;2012年

6 李蕙心 陈能端;新加坡计划推出“异构网络”[N];人民邮电;2014年

7 陈如明;TD—SCDMA与WiMAX可进行异构网络融合[N];中国电子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孟祥初;TD-LTE要加快进入实战阶段[N];通信产业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郭川;5G将带来真正互联的世界[N];人民邮电;2014年

10 英特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黄节;移动互联网需要“立体架构”[N];通信产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煜;无线异构网的高效自适应资源分配与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陈佳美;异构网络中用户移动预测与切换管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郝浪涛;多天线系统中的干扰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袁得嵛;蜂窝异构网络资源分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王永斌;分层异构网络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曼祖尔(Manzoor Ahmed);分层异构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干扰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鞠宏浩;异构无线网络中矢量资源的联合管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国庆;基于干扰对齐的异构网络干扰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鹏;两层异构网络中干扰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庚;异构网络环境资源管理算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霞;基于Femtocell异构网络的能效性能分析与优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邓晓锋;LTE-A异构网络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伍仁广;车载异构网络MAC层切换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榕彬;LTE-A异构网络下的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胡海东;LTE-A异构网络的干扰协调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健;面向车路协同的路侧节点部署与异构网络切换方法[D];长安大学;2015年

7 陈守国;异构无线网络中安全计费协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梁楠;基于凸优化方法的认知异构网络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晓艳;智能配电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杨雪;基于能效优化异构网络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4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