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通信链接无线终端资源传输路径目标识别仿真

发布时间:2018-04-20 17:45

  本文选题:无线终端 + 资源传输 ; 参考:《计算机仿真》2017年10期


【摘要】:对无线终端资源传输路径的目标识别,能够提升通信链接服务质量。对路径目标的识别,需要综合考虑链路信息,获得多种路径目标识别方案,完成路径的目标识别。传统方法通过资源传输区域限定模型,实现网络路径目标识别策略,但忽略了获取多种路径目标识别方案,导致识别精度偏低。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的通信链接无线终端资源传输路径目标识别方法。分析通信链接无线终端资源传输中所需要考虑的受限制因素,降低路径目标识别计算量,将网络资源传输链路能量信息和时延信息综合考虑,获得多种网络资源传输可行路径目标识别方案,通过增加动态因子提高路径目标识别能力,完成通信链接无线终端资源传输路径的目标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均衡通信节点能耗,有效延长通信链接无线终端的生命周期。
[Abstract]:The target identification of wireless terminal resource transmission pat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communication link. For path target recogn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ynthetically consider the link information and obtain a variety of path target recognition schemes to complete path target recogniti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realizes the strategy of network path target recognition through the limited model of resource transmission area, but neglects to obtain many kinds of path target recognition schemes, which leads to the low recognition accuracy. A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based approach for target ident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link wireless terminal resource transmission path is propos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ed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ommunication link wireless terminal resource transmission, reduces the computation amount of path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synthetically considers the link energy information and the delay inform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 transmission. A variety of feasible path target recognition schemes for network resource transmission are obtained. By adding dynamic factor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ath target recognition, the target recognition of communication link wireless terminal resource transmission path is comple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alan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mmunication nodes and prolong the life cycle of wireless terminals.
【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分类号】:TN91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保义;瞬态电磁场在目标识别中的新应用[J];电子科学学刊;1987年02期

2 郭桂蓉,陈学敏;舰船目标识别的研究现状和技术途径[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8年01期

3 王保义;K脉冲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4 张良杰;汪文秉;;智能化目标识别导论[J];无线电工程;1992年04期

5 李彦鹏,黎湘,庄钊文,梁甸农;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目标识别效果评估[J];信号处理;2005年05期

6 R.B.Dybdal ,于霆;毫米波雷达在空间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0年09期

7 E.DalleMese ,A.Cantoni ,许小剑;雷达目标识别[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5年11期

8 郭桂蓉,郁文贤,胡步法;一种有效的舰船目标识别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0年06期

9 吕超全;;多目标抑制与目标识别[J];光学工程;1983年06期

10 季秀霞;卞晓晓;;基于压缩感知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杜志敏;蒋立辉;田峻峰;;支持向量机在决策层融合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杨文;孙洪;管鲍;王晓军;;基于目标识别的SAR图像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3 陈彦名;杨晨笛;;云技术中基于链路状况选择大文件传输路径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柴莎莎;无线安全技术大揭秘[N];网络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永生;射频隐身雷达信号设计与目标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崔宗勇;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丁军;基于稀疏理论的SAR图像目标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宁宣杰;基于空防雷达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5 杨松岩;高频波段雷达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学峰;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与拒判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彦鹏;自动目标识别效果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翟世俊;基于UWB信号的目标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赵晓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目标识别及相关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张兴敢;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目标识别[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晨;红外/毫米波复合信号处理方法及电路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姚国伟;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舰船目标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谭敏洁;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一维距离像目标识别[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田兵兵;基于核函数的SAR图像目标识别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贺向波;基于超宽带信号的叶簇环境下目标数量识别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樊旭云;基于深度学习的SAR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张欢;基于射频隐身的机载雷达系统软件实现及HRRP目标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王正珏;基于字典学习的SAR图像目标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高琛琼;面向SAR图像目标识别和地物分类的深度学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寇宇轩;多路监控的目标识别和行为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778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78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