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HEVC SCC的编解码技术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09:12

  本文选题:屏幕内容编码 + 高效视频编码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屏幕共享、无线显示、远程教育等屏幕内容视频应用快速发展。这些应用程序的视频内容可同时存在计算机图形(如卡通、文本、图形等)和摄像机拍摄的自然内容。与摄像机捕获的内容不同,屏幕内容通常包含一些重复的图案,大量平坦的区域,有限个数的颜色值并且无传感器噪声。但是,一些已有的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AVC、H.265/HEVC等)是基于自然内容特性设计的,并没有考虑上述的屏幕内容的特征。由此,2014年1月,视频编码联合协作小组(JCT-VC)启动了基于HEVC标准的屏幕内容编码(SCC)扩展工作。新的屏幕内容编码工具分别是调色板模式、帧内块匹配模式、自适应颜色变换和自适应分辨率的运动矢量。本文对SCC编解码器的优化主要从提升调色板模式的并行性和帧内快速模式选择两个方面研究,目标是提高解码并行性,降低编码复杂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提高解码并行性方面,研究调色板模式的并行优化问题。在现在的调色板模式中,像素重建过程需要等全部索引值信息解析完毕才能开始,除此之外,编码单元内像素与像素之间的依赖性非常强,这使得在编码单元内无法并行的进行像素重建。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调色板模式解码架构以提高并行性,我们的贡献主要分为两点。1.考虑到不同大小编码单元对并行性需求的差异,我们只对最大允许使用调色板模式的编码单元进行划分。实验表明我们的算法可以大大减少重构等待时间,同时显著提高了调色板模式解码并行性。与SCM-5.0相比,我们可实现平均320%的并行性,且BD-rate只增加1.4%。2.我们归纳得出并行性并不会随着划分块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结合率失真性能,我们讨论了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优划分配置。在降低编码复杂度方面,研究帧内快速模式选择问题。新的编码工具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对屏幕内容的编码性能,但同时也使得帧内模式选择问题变得复杂。因为模式选择过程需要遍历所有可能的模式选择出率失真性能最小的模式,然后通过四叉树编码的方法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编码单元以获得更好的率失真性能。所以,新增加的编码工具使得模式选择过程更加耗时。在本文,我们提出了基于SCC的内容感知帧内快速模式选择算法,在SCM-6.0上其能够显著降低40.01%。的编码时间,且只带来1.30%。的BD-Rate上升。我们主要的贡献点可以分为三点。1.我们提出了一种内容感知的快速模式选择算法,以剔除不必要的候选模式和编码单元大小。2.我们提出了一个末位比特卷积神经网络(LBCNN)分类器来预测块的内容类型。特别的是,我们对输入图像进行了一个预处理操作——提取每个像素的灰度值的末位比特构成末位比特图作为输入,而不是灰度图像本身。这是基于观察发现摄像头的传感器噪声主要体现在像素值的低有效位上,而典型的计算机生成内容不存在任何传感器噪声。借助末位比特图,我们大大提高了分类准确度。3.我们的LBCNN分类器获得的是编码单元的真实内容类型,其与量化参数等编码信息无关。且其可以与码率控制模块等结合来进一步提高编码性能。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screen sharing , wireless display , distance education and other screen content video applic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 The video content of these applic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 palette mode , intra block matching mode , adaptive color transform and adaptive resolution . The typical computer generated content does not have any sensor noise . With the last bit map , we greatly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 3 . Our LBCNN classifier obtains the real content type of the coding unit ,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coding information such as quantization parameter and so on , and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code rate control module and the lik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ding performance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19.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岁丰;并行性的利用[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5期

2 陶洋;;通讯网络并行性划分的一种新方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3 何军,刘键;用户级并行性的开发[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1994年01期

4 胡骏;;仿真中的并行性初探[J];计算机仿真;1987年02期

5 张学惠,韩永飞;计算并行性的研究和描述[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3期

6 陈曦,王鼎兴,李志光;出度与平衡度对并行程序固有并行性的约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1年01期

7 金国华,杨学军,陈福接;循环迭代间不规则并行性高效、完全的开发方法[J];电子学报;1992年08期

8 徐贤;董笑菊;;一种新的组织P系统变体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8年02期

9 程东年,,赵荣彩;循环并行性开发的新算法──下标因子检测[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李靖,臧斌宇,朱传琪;一类不规则问题的自动并行性识别[J];软件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文明;邓庆绪;;软硬件任务转换模型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Erik Hagersten;邓锡银;;帮软件找寻内存墙之门(第二部分)——以并行性换性能[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孙冕;朱桀Ya;刘学;郑智捷;;基于第二类Petri网对多处理机的任务并行性与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建模[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罗赛军 李建平 薛斐 整理;常青树之所以常青[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理学博士 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教授,江苏省高性能计算学会会长 周会群;四核架构提升网格节点并行性[N];计算机世界;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凯淇;基于多核DSP的基带信号处理算法并行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叶淑睿;HEVC SCC的编解码技术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许林;群体智能算法可并行性分析及其软硬件协同设计[D];江南大学;2011年

4 林福利;BGP协议并行性分析与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林乐森;基于OpenCL的AES算法并行性分析及加速方案[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1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91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