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序贯检测的信元容错定界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26 06:04

  本文选题:无线ATM + 容错 ; 参考:《计算机应用》2016年S2期


【摘要】:针对高误比特率的信道条件下异步传输模式(ATM)中信元定界问题,在传统的信元定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检测的信元容错定界机制。该机制利用序贯检测的方法设计判决规则,从而可在预同步状态时实现系统状态的有效转换,降低信元的"漏检"概率,缩短信元同步时间,最终提高信元的容错定界性能。随后,针对两种定界机制分别建立马尔可夫模型,并依据模型对系统性能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高误比特率的信道条件下该定界方法的性能要优于传统方法,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 ATM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 / ATM) based on high bit error rate (BER) channel, a cell fault-tolerant and bounded mechanism based on sequential detec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ell bounding mechanism. This mechanism uses sequential detection to design the decision rules, which can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version of the system state in the pre-synchronous state, reduce the "miss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the cells, shorten the cell synchronization time,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fault-tolerant and bounded performance of the cells. Then, the Markov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two kinds of bounded mechanism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bit error rate (BER) channel.
【作者单位】: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基金】: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资助项目(2014024)
【分类号】:TN9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燕;ATM信元中继及其应用[J];电信快报;1997年05期

2 程东年,刘增基;模糊信元丢弃:一种公平有效机制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萍;陈相宁;谢鸿凤;;高级信元传输网络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开发[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廖红云;罗明阳;王建兵;;ATM交换机信元调度的设计与实现[J];微处理机;2010年05期

5 霍军,魏强,李瑞冬,杨紫珊,王新生;ATM信元测试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6 陈常嘉,齐立心;用排序网实现ATM信元淘汰[J];通信学报;1996年04期

7 马光星;B—ISDN网的重发方式选择[J];北京电信科技;1996年02期

8 ;ATM信元结构[J];软件世界;1996年08期

9 岳云,万澄;信元中继协议和利用技术[J];广西通信技术;1997年02期

10 肖登坤,唐朝京,张尔扬;延迟型ATM信元块传递业务性能分析[J];数据通信;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国华;王菊花;周诠;;ATM信元信头并行CRC生成与校验的FPGA设计[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三届信号与信息处理全国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许伟;曹明翠;罗志祥;吴江东;;大容量IP交换机输出排队模块的实现研究[A];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C];2000年

3 戴长江;;基于MPC8260的AAL5实现[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乐民;;ATM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徐任晖;吴连才;张剑峰;;基于AAL2的链路有效性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ATM与MPLS互通标准之争[N];人民邮电;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刘芳;国内首家纯贷款汽车卖场关张[N];北京日报;2008年

3 ;综合业务宽带交换系统P3S[N];人民邮电;2001年

4 本报记者 王辉;信元2008-1重整支持证券将发行[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东年;ATM网络服务质量的动态控制及管理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2 刘晓冬;高速路由器中信元与分组调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3 冯涛;ATM网络的业务源模型和流量管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年

4 洪志浩;IP-ATM互连网络服务模型与性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年

5 余志洪;宽带网业务质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6 刘志新;高速通信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兵书;一种信元总线交换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永建;ATM网络的OAM功能研究及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刁志峰;无线ATM系统中的AAL2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田洪艳;基于WATM-OFDM系统的信元交织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陈松;有/无线ATM反向复用(IMA)模块的设计和实[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邱武;基于FPGA的大容量ATM交换机传输接口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姚明,

本文编号:1804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804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9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