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社会关系的低时延机会网络路由算法

发布时间:2018-04-27 08:17

  本文选题:机会网络 + 社会关系 ; 参考:《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08期


【摘要】:针对现有的基于历史信息预测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history based prediction for routing in infrastructure-less opportunistic networks,HBPR)在归属位置单元表更新阶段存在的开销冗余和消息转发阶段存在中继节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社会关系的低时延机会网络路由算法(a low delay routing algorithm for opportunistic networks based on social relations,LDSR),利用节点社会关系和地理位置信息来选择路由,简化了控制信息;在整个网络区域内设定多个归属位置单元,并在选取中继节点时,以选择与目的节点所在归属位置单元社会关系密切的节点,以及以选择能够缩短携带消息节点与目的节点归属位置单元之间距离的节点为辅。仿真结果表明,与HBPR算法相比,LDSR算法的平均端到端时延缩短了20%。
[Abstract]:Aiming at the existing history based prediction for routing in infrastructure-less opportunistic networks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historical information prediction, the overhead redundancy in the update phase of the home location cell table and the unreasonable selection of relay nodes in message forwarding phas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 low delay opportunity network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relations is proposed, which uses node social relation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select the route, which simplifies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A plurality of home location units are set in the entire network area, and when the relay node is selected, a node which has close soc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stination node's home location unit is selected. The selection of a node that can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arrying message node and the home location unit of the destination node is supplement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no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HBPR algorithm, the average end-to-end delay of HBPR algorithm is shortened by 20%.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79159)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明军;黄刘生;;容迟网络路由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7期

2 刘舒拉;;基于博弈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09期

3 刘艳伟;任智;彭双;杜保洋;;基于社区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综述[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07期

4 杨庆武;钱学荣;;一种基于能量和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5 周志立;;基于负载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年12期

6 陶军;肖鹏;刘莹;陈文强;;基于拓扑连通概率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李腊元;计算机双环网络路由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1993年05期

8 王建新;朱敬;刘耀;;基于副本限制和社会性的延迟容忍网络路由算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胡克满;陶军;刘林峰;胡海燕;;一种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J];机电工程;2010年07期

10 卢艳宏;;基于负载平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J];科技广场;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晓行;惠丽;范斌;李金宝;;基于虚拟坐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明;谢艺;曾兰;;几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分析和比较[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曹怀虎;;基于移动代理的应用层主动网络路由算法[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苏莹;郑世珏;;基于复杂网特性的校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沈建辉;姚丹霖;王成;;一种基于分组和快照的双层卫星网络路由算法[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郭凯;龙华;杜庆治;邵玉斌;;快收敛的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孟利民;吴一帆;周凯;华惊宇;沈鑫宇;;基于量子搜索算法的MANET网络路由算法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家嘉;何晨;陈国铭;郑春雷;;基于簇结构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洋;李蔚;黄德修;刘德明;;基于改进D算法的动态拓扑结构全光网络路由算法[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杜风雷;;基于LEACH的改进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A];2010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官健;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迪;基于链接状态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与缓存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马文军;基于地图导航的车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卞文涛;机会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阳;基于社交效用向量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D];河南大学;2015年

5 褚佳佳;基于安全机制的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刘宁;信息中心网络路由算法的设计与仿真实现[D];东北大学;2014年

7 曹峥;基于群体智能的移动社交网络路由算法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6年

8 贾梦芳;城市环境中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9 谭永银;基于重复博弈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10 黄希凯;基于分布式社区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9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809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