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光纤模式数据采集方案的阵列快拍成像雷达

发布时间:2018-05-04 17:49

  本文选题:阵列快拍成像 + 高速AD ; 参考:《信号处理》2017年04期


【摘要】:阵列快拍成像雷达采用阵列天线雷达成像体制,通过高速微波开关切换和高速数据采集,可以同时实现对目标的空间分辨和时间分辨,即实现雷达快拍成像,该技术在飞行器平台的辅助导航、交通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阵列快拍成像雷达的特点是能够快速成像,核心技术包括微波信号收发、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成像处理及阵列天线高速微波开关切换。其中,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是实现快速成像是正确成像的关键,数据缺失会导致图像散焦。本文首先分析了阵列快拍成像雷达成像原理及信号采样对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要求;继而提出了基于光纤传输模式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方案,系统采用四路高速AD对雷达基带信号进行采样,在FPGA中进行复数运算,通过光纤通道传送到主控计算机,系统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5Gbps;最后,通过阵列快拍成像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性能。
[Abstract]:Array rapid-beat imaging radar uses array antenna radar imaging system, through high-speed microwave switch switching and high-speed data acquisition, can simultaneously achieve the spatial and time resolution of the target, that is, achieve radar rapid-beat imaging. The technology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s of aircraft platform auxiliary navigation, traffic monitoring and so on. Array rapid-beat imaging radar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imaging. The core technologies include microwave signal transceiver, high-speed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real-time imaging processing and array antenna high-speed microwave switch switching. Among them, high-speed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is the key to correct imaging, and the absence of data can lead to defocus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maging principle of array rapid-beat imaging radar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ignal sampling for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then puts forward a scheme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mode. The system uses four high speed AD to sample the radar baseband signal, carries on the complex operation in the FPGA, transmits to the main control computer through the optical fiber channel, the system transmission rate can reach 2.5 Gbps.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verified by array rapid-shot imaging experi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614014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37218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M581142) 中央科研事业单位基本科研业务项目资助(2017JBKY05)
【分类号】:TN9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邦复;用于航天信息传输的阵列天线系统[J];遥测遥控;2000年04期

2 付云起,袁乃昌;阵列天线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3 杨洲,王积勤,张晨新;对一种圆形阵列天线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19期

4 张云峰;曹伟;;一种基于稻垣模的新型阵列天线设计方法[J];微波学报;2007年03期

5 黄飞;盛卫星;马晓峰;;随机错位子阵阵列天线及其优化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6 杜夔;;阵列天线单元失效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郑恒;;大型数字阵列天线的软件化测试[J];硅谷;2009年19期

8 陆彪,吴大伟;复合加权阵列天线的研究[J];电子学通讯;1981年02期

9 陆彪 ,吴大伟;复合加权阵列天线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1年02期

10 顾坤林;;小型开缝阵列天线设计计算[J];现代雷达;198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华;邵维;;高增益反射阵列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王育强;杨善国;兰强;;阵列天线的误差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屈天莹;夏冬玉;贾军帅;唐祥楠;;一种新型超短波高增益阵列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万涛;;带线型阵列天线单元的一体化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顾广林;赵昵丽;王立坚;;基于阵元实测结果的阵列天线快速设计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王欣;刘庆想;赵柳;李相强;;单元因子对阵列天线扫描角以及扫描最大增益的影响[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盼;曹祥玉;张健;;一种阵列天线单元的优化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段磊;王俊涛;高斌;高攸纲;;阵列天线平台遮挡效应研究[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黄成;赵泽宇;罗先刚;;一种介质加载型沟槽缝隙阵列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卜安涛;史小卫;;本征激励法用于天线阵方向图综合[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军;自适应阵列天线的优势[N];人民邮电;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州;稀疏阵列综合及DOA估计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广;新型高效率传输阵列天线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3 郭华;阵列天线综合及子阵列划分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泽东;宽频带定向天线及强耦合阵列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梁伟龙;无线通信天线设计及四维阵列天线优化综合[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贺冲;时间调制阵列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华;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益凯;基于四维天线理论和强互耦效应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帅;阵列天线辐射和散射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阳凯;阵列方向图综合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容伟;数字阵列天线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扬;毫米波雷达微带阵列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珍珍;无人机机载阵列天线系统性能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涂光鹏;雷达阵列综合及关键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汤一君;基于多层柔性介质的Ka波段缝隙天线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刘喜玲;机载端射阵列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作;W波段平面反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然;W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郭婧;K波段微带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蔡有志;3mm波束探测阵列研究及测试[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3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843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