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系统中基于降维PARAFAC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
本文选题:多维矩阵 + 平行因子模型 ; 参考:《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阵列天线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平行因子(PARAFAC)模型的多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案对单输入多输出(SIMO)场景下的接收信号进行建模,构造出具有空-时-频3个维度的PARAFAC信号模型,利用截尾奇异值分解(SVD)法对该模型进行降维,并采用三线性交替最小二乘(TALS)算法对降维后的信号模型进行拟合,实现了信号到达角(AOA)和传播时延的联合估计.与传统PARAFAC分解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拟合过程中占用的存储空间更少,收敛速度更快.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For array antenna systems us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echnique, a multipath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reduced dimension parallel factor (PARAFAC)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scheme, the received signals in single input, multi-output (SIMO) scenarios are modeled, and a PARAFAC signal model with three dimensions of space-time-frequency is constructed. The 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method is us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the model. The trilinear 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 algorithm is used to fit the signal model after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the joint estimation of the signal arrival angle (AOAA) and propagation delay is realiz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RAFAC decomposition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occupies less storage space and converges faster in the fitting proces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5AA01A705,2014AA01A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01414) 国家电网总部科技项目“超高海拔超高压长链式电网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
【分类号】:TN92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红超;蔡惠智;胡捍英;;一种低复杂度的正交频分复用水声信道估计方法[J];声学技术;2006年05期
2 迟文升;李红艳;方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自适应载波调控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5期
3 林舒;尹霄丽;忻向军;曾军英;;光纤射频传输系统中相干正交频分复用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12期
4 姜晖;李道本;;正交频分复用的一种拓展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魏振;张哲;任光亮;;正交频分复用和调频复合探测体制研究[J];电子科技;2009年07期
6 张协衍;章兢;王玲;廖洪运;;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J];科技导报;2010年12期
7 王亚君;石志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概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殷洪玺;王一名;;光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的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量子电子学报;2011年06期
9 伍伟池;张多英;;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关键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11期
10 焦红霞;;正交频分复用的抗噪性能分析[J];电子世界;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月秀;林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应用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束锋;赵光玲;吴乐南;;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联合同步算法[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3 陈春朋;胡启梁;孙艳华;吴强;张延华;;T-DMB系统的C语言仿真[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建勤;熊淑华;;正交频分复用(OFDM)原理及其实现[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5 胡正群;施浒立;裴军;杜晓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OFDM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昕;;OFDM(正交频分复用)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延;;探讨O-OFDM系统应用技术[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昕;张正喜;;基于802.16a的OFDM同步技术及DSP实现[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昕;丁国华;;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浩;智慧川;;基于Simulink的OFDM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伟;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术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俊芳;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自适应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东;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雷诚;高效灵活的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李科;差分OFDM系统与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刘卓;灵活大容量的OFDM-PON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胡e,
本文编号:1857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85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