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用户分簇的物理层增强安全多播算法

发布时间:2018-05-08 11:34

  本文选题:物理层安全 + 多播 ; 参考:《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06期


【摘要】:物理层安全技术是无线网络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在大量多播用户和窃听用户共存的场景中,针对传统物理层安全技术中在波束赋形下增加人工噪声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多播传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播用户分簇策略下的物理层增强安全多播算法。首先,具有相近信道矢量的多播用户被分为同一个多播簇,不同的多播簇分配不同的子载波传输多播数据;其次,基于多播用户分簇策略的结果,提出了通过采用联合功率分配和波束赋形设计算法,最大化整个多播系统的安全多播速率;最后,为了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了新的搜索算法处理联合功率分配和波束赋形设计算法。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安全多播算法相比,基于多播用户分簇策略的物理层增强安全多播算法不但能够获得更高的多播安全传输速率,而且其计算复杂度也大大低于采用遍历搜索的传统安全多播算法。
[Abstract]: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key technology in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scene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multicast users and eavesdropping users coexist,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can not be well applied to multicast transmission when the artificial noise is added under beamforming. A physical layer enhanced secure multicast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cast user clustering strategy is proposed. First, multicast users with similar channel vectors are divided into the same multicast cluster, different multicast clusters allocate different subcarriers to transmit multicast data; second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cast user clustering strategy, A joint power allocation and beamforming desig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secure multicast rate of the whole multicast system. Final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the algorithm, A new search algorithm for joint power allocation and beamforming design i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ecure multicast algorithm, the physical layer enhanced secure multicast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cast user clustering strategy can not only achieve a higher multicast secure transmission rate. Moreover, its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much lower than the traditional secure multicast algorithm using traversal 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情报学系;
【基金】:辽宁省博士启动金资助项目(201601083)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资助(JG17DB537)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院级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2058)
【分类号】:TN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东宏;陈光静;杨剑;张引发;邓大鹏;;光网络物理层监测倒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光通信技术;2008年10期

2 张君毅;杨义先;;无线射频注入的物理层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9年02期

3 陈永健;通信物理层基本概念(一)[J];信息系统工程;1998年01期

4 李锦辉,孙小菡,张明德,丁东;多媒体光纤工业专用网中物理层数据流的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张蕊;李波;;无线网络物理层精确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06期

6 刘丰;;无线物理层信息安全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3期

7 潘翔;欧阳红升;高泽华;高峰;;IEEE 802.11 5GHz标准物理层研究[J];数据通信;2013年01期

8 肖宛阳;黄开枝;罗兴国;洪颖;;基于博弈论的物理层安全建模及现状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张金宝;郑洪明;谈振辉;;基于平均互信息量的物理层抽象算法[J];高技术通讯;2009年06期

10 徐婕;高宝建;罗永玲;柳斯婧;王玉洁;郝露微;;基于并行随机相位旋转的物理层安全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文琪;李乐民;;3GPP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一平;;一种基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原理的仿真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任焱锋;;基于多天线的802.16e物理层仿真[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芮鹤龄;;高速环境对TD—SCDMA系统物理层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玉金;石峰;;远程视频监控中的动态层次多播技术[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邹峰;杨明;童永;;使用监控方法来检测和识别多播网络中的内部丢包攻击[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陈宇;唐勇;李雷;蒋建锋;饶敏;张明德;孙小菡;;考虑了物理层传输特性的IP-WDM光网络业务分级模型[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8 张洋;方建新;;波束赋形干扰雷达网[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王月珍;;1xEV-DO Rev A与Rev 0的技术比较[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IEEE 802.11系列标准巡礼[N];人民邮电;2002年

3 清水 编译;802.11n助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N];计算机世界;2006年

4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理论与技术实验室 吴交;3G中的广播多播[N];通信产业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 王砺锐;万兆将成为“法定”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谢蔚;EPON核心技术分析[N];人民邮电;2004年

7 王刚;新通信技术知多少?[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破解四大测试难题[N];通信产业报;2012年



本文编号:1861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861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