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非同分布衰落环境下最大链路选择方案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9 14:56

  本文选题:中继协作 + 缓冲区 ; 参考:《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7年11期


【摘要】:通过对Nakagami-m衰落环境下缓冲中继协作最大链路选择方案(MLS)的中断和延迟性能的研究,得到了中断概率和平均分组延迟的闭式解析解以及相应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基于所得结果,给出了中断概率和平均分组延迟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非同分布衰落环境不仅严重地影响了MLS方案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而且使得各个中继节点处的平均分组延迟也不相同,系统极不稳定。为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加权的MLS(W-MLS)方案,该方案一方面使信源-中继和中继-信宿链路等效功率分别相同;另一方面使中继-信宿链路等效功率略大于信源-中继链路等效功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系统获得足够的分集增益,而且可以显著地降低平均分组延迟,使得各个中继节点处的平均分组延迟完全相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Abstract]:By studying the interrupt and delay performance of the buffer relay cooperative maximum link selection scheme in Nakagami-m fading environment, the closed analytic solutions of interrupt probability and average packet delay,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diversity gain and coding gain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numerical analysis of outage probability and average packet delay i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terogeneous fading environment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s the diversity gain and coding gain of MLS scheme. Moreover, the average packet delay at each relay node is different, and the system is extremely unstable. In this paper, a novel weighted MLS- W-MLS scheme is proposed. On the one hand, the equivalent power of source-relay and relay-host links is the sa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quivalent power of the relay-host link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ource-relay link,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at the system can obtain sufficient diversity gain, bu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average packet delay. The average packet delay at each relay node is identical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61015,61561043) 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1308RJDA007)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擑;李维勤;吴亚丽;;有限反馈机会中继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性能[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8期

2 洪浩;肖立民;闫阳;王京;;译码转发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中断概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3 赵诗琴;杜荣;李剑;李生红;;基于干扰建模的通信中断概率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3年07期

4 王俊波;王金元;林敏;陈明;;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系统上行中断概率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5期

5 孙立悦;赵晓晖;虢明;;基于中断概率的协作通信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算法[J];通信学报;2013年10期

6 嵇建波;唐晓辉;;认知选择协同分集任意信噪比中断概率的分析[J];电讯技术;2009年07期

7 洪路峰;杨晓非;刘占军;;基于中断概率的协作伙伴选择策略[J];广东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8 刘磊;汤滟;;无线传感网两种中继选择策略的中断概率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21期

9 季彦呈;葛建华;李靖;师晓晔;;增强型编码双向中继方案及中断概率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1期

10 冉杰;王羽莹;;两跳单节点选择增量中继系统及其中断概率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会平;覃团发;刘家锋;;基于自适应协作发送协议的中断概率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蔡跃明;杨炜伟;王智林;;基于中继选择的差分放大转发传输系统性能分析[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雨佳;多天线选择系统保密中断概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周佳;多天线双向中继网络传输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张沉思;高效低复杂度的双向放大转发中继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苏玉萍;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可达速率区域及中断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倪艺洋;基于移动中继的端到端传输技术与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袁福;协作认知中继网络中的资源管理及中断概率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融;认知中继网络的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许悦;基于干扰管理的家庭基站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魏素盼;LTE网络下D2D通信系统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4 程腾飞;多带蜂窝网中D2D中继通信的中断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5 陈蕾;衰落环境下无线认知中继网络传输性能与物理层安全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6 李延;基于中断概率的无线协作中继选择算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7 余洋;基于压缩转发协议的全双工无线中继网络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8 钱涛;平流层协同通信系统译码转发中断性能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黄少松;协作中继通信系统的性能及能量收集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蒋静;协作通信中继协议及最优中继选择策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10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10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