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多波束GEO卫星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发布时间:2018-05-20 10:48

  本文选题:多波束静止地球轨道卫星 + 多频时分多址 ; 参考:《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年02期


【摘要】:提出基于多波束天线静止地球轨道卫星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与常规结构同类系统用户相比,其容量更大、业务质量更好。采用时隙同步码分多址辅助的多频时分多址接入、程控交换与因特网协议交换结合的交换、时分复用和准正交时分复用下行链路传输体制,可显著增加用户量,简化星上设备,改善互联网应用业务质量。用户接入信道数为173 880,最高用户下载速率达155 Mbps。仿真结果表明,140个波束、每波束26个16幅度相移键控信号的用户下行链路传输比频分复用传输的链路性能改善11.65dB,使得宽带用户"动中通"天线等效口径缩小至原来的1/4,成本大幅降低。
[Abstract]:A wide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beam antenna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satellite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the users of the same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structure, the system has larger capacity and better service quality. Adopting time slot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assisted multiple frequency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witching between program controlled switching and Internet protocol switch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quasi orthogon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users and simplify the onboard equip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The number of access channels is 173,880, and the highest download rate is 155 Mbp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140 beams, The downlink transmission of 26 16 amplitude phase-shift keying signals per beam improves the link performance of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DM) transmission by 11.65 dB, which reduces the equivalent aperture of the wideband user's "moving through" antenna to 1 / 4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系统工程公司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1A505) 中国空间研究院基金项目(0883383005)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27.2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郝学坤;孙晨华;李文铎;;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体制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6年05期

2 杨庆华;;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体系介绍[J];现代电视技术;2008年02期

3 张乐;金晓晨;;国外卫星通信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卫星应用;201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友喜;邵士海;;基于照明灯及电力线为载体的新型宽带移动通信系统[J];中兴通讯技术;2007年02期

2 刘彩霞;季新生;彭建华;俞定玖;朱可云;;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安全威胁和安全需求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郑立琪;许启彬;;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尤肖虎教授及其团队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吴作顺;;“神九”回家 宽带护航[J];中关村;2012年08期

5 谢辉;;宽带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2期

6 李春;;城市轨道交通车地宽带移动通信技术选择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6期

7 李少谦;;专题: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创新技术 专题导读[J];中兴通讯技术;2011年05期

8 谢飞波;;宽带移动通信发展给频谱资源管理带来挑战[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21期

9 李婧卿;张春业;;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谁主沉浮?——当今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比较[J];数据通信;2009年06期

10 张琳;李颂;;端到端LTE解决方案服务科技世博[J];通信世界;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国洲;;下一代无线网络LTE探析[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年

2 付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黄亮;陈金鹰;;基于MPLS的Mobile IP技术的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伟;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难题破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

2 记者 申琳;东南大学攻克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难题[N];人民日报;2012年

3 张海志;宽带移动通信留给中国空间广阔[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 本报通讯员 郑立琪;宽带移动通信:协同创新破解世界性难题[N];科技日报;2012年

5 刘春辉;中国宽带移动通信高峰研讨会举行[N];人民邮电;2006年

6 本报记者 鲍晓倩;让移动互联网更“快”些[N];经济日报;2012年

7 记者 唐婷;宽带移动通信专项累计申请专利6630项[N];科技日报;2013年

8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闻库;加快TD-LTE创新 开创移动宽带新时代[N];中国电子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燕;宽带移动通信:从“突破技术”到“开辟市场”[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李映 刘晶;TD—LTE专题馆亮相高交会尚冰出席TD—LTE发展论坛[N];中国电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东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郑瑞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资源调度和干扰管理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宽带移动通信网安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马愿;高空平台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聂博识;宽带移动通信电磁频谱规划与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陈俊洁;链路级到系统级接口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林睿;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分布式资源高度[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周浩;井下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快速切换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朱海林;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MAC层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徐静;宽带移动通信中自适应MIMO-SCFDE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邹海燕;宽带移动通信LDPC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唐智灵;群小区架构下宽带移动通信验证系统MAC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4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14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