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量自适应机制的无线传感网MAC协议研究
本文选题:无线传感网 + MAC协议 ; 参考:《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由区域内一组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传感节点构成,它通过节点上的传感器获取用户感兴趣的环境信息并通过相应处理后将数据汇集到汇聚节点,从而实现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WSN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灾难预警、智能家居、空间探索、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无线传感网络协议结构中,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负责网络中节点的信道接入,具有确保无线传感网络高效通信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信道访问策略,MAC协议分为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基于调度的MAC协议以及混合类MAC协议。通常来说,混合类MAC协议由于包含竞争和调度两种机制,因此能更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构成进行概述,并对现有的MAC协议,特别是混合类MAC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其次,竞争机制作为混合类MAC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机制中的退避窗口调节算法进行优化,并与采用传统退避机制的MAC协议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能有效地改善吞吐量、时延和节点能耗。然后,本文基于I-MAC(Improved-MAC)协议,有针对性地对其中的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调度机制进行改进,对分层多跳网络的建立与维护、时钟同步、时隙分配等机制进行详细介绍,并与原I-MAC协议进行对比测试。最后,综合之前在竞争和调度机制中所做的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类MAC协议,并与基于TDMA机制的协议进行性能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混合类MAC协议与典型的MAC协议相比,在吞吐量、网络时延方面有较好的网络性能。
[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is composed of a group of sensing,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sensing nodes in the region. It obtains the user's interest of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sensor on the node and converge the data to the node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WSN technology. It is widely used in defense and military, disaster warning, smart home, space explor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other fields,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protocol structure, media access control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layer protocol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nel access of nodes in the network, and has t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high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nnel access strategies, MAC protocols are divided into competitive MAC protocol, scheduling based MAC protocol and hybrid MAC protocol. Generally speaking, the hybrid MAC protocol can improve the network integrity more effectively because of the two mechanisms including competition and scheduling. The main research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first, to no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line sensing network is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MAC protocol, especially the hybrid MAC protocol, is deeply studied and discussed. Secondly,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ybrid MAC protocol.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backoff window adjustment algorithm in this mechanism, and the MAC protocol which adopts the traditional backoff mechanis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protoco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roughput, time delay and node energy consumption. Then, based on the I-MAC (Improved-MAC) protocol,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scheduling mechanism of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TDMA), and the time synchron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layered multi hop network. The gap allocation and other mechanism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I-MAC protocol. Finally, a new hybrid MAC protocol is proposed b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mpetition and scheduling mechanism, and th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test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protocol based on the TDMA mechanism.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MAC protocol is with the typical MAC protocol. It has better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roughput and network delay.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5;TP21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楠;;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轻松感受Mac计算机的应用环境[J];互联网天地;2005年S1期
2 聂春雷;;计算机MAC地址和IP地址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11期
3 张明;瞿朝成;徐刚;郭小燕;;MAC地址深入解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5期
4 ;“美国制造”新款Mac电脑即将上市 起价为2999美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6期
5 ;全新驱动 免费升级——惠普推出支持Mac的驱动程序[J];计算机与网络;2003年05期
6 陈冬霞;了解你的Mac机 提高内存利用率[J];桌面出版与设计;1997年04期
7 陈玉娟,刘菲;关于IP地址与MAC地址的转换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8期
8 安建伟;周贤伟;黄欢;武晓博;;车载自组网MAC层的安全问题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5期
9 孙宁;陆安江;张正平;;星形无线网络专用MAC协议SNS-MAC[J];信息技术;2010年04期
10 ;强制退出Mac程序的六种方法[J];计算机与网络;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洁磐;柏文阳;;基于MAC的数据库安全模型探讨[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1年
2 林钟楷;程良伦;;Hs-MAC:一种针对突发大规模接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晟;;无线局域网中MAC层阻塞攻击分析[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4 李金伟;;关于TP文件状态修改的实用MAC[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邹媛媛;刘晓华;;具有模型不确定性的单值MAC鲁棒性分析(英文)[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陈潇;余敬东;;移动Ad Hoc网络MAC协议:FPRP和改进的FPRP[A];第五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7年
7 李文;应启戛;;以太网与控制网的MAC层仿真评估[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李长乐;李建东;蔡雪莲;;WLAN有效支持智能天线应用的MAC协议[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倪卫国;钟泰迪;;两种靶控输注浓度瑞芬太尼对七氟醚MAC_(BAR)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杨双懋;郭伟;苏俭;;多跳无线网络MAC协议研究[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C;巧妙捆绑IP地址与MAC地址[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春超;亚马逊推Mac下载商店 正面挑战苹果独大格局[N];通信信息报;2011年
3 易文;Mac电脑迎新版办公软件Office 2008本月推出[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吴舒娴;苹果Mac瞄准中国市场 库克借明星效应强化融合[N];通信信息报;2012年
5 棠棠;用“MAC地址控制”管理局域网用户[N];电脑报;2004年
6 孙成;快速绑定动态IP和MAC地址[N];电脑报;2004年
7 ;苹果Mac机可能采用英特尔芯片[N];计算机世界;2005年
8 本报记者 廖庆升;苹果将推Mac应用商店 或改变PC厂商商业模式[N];通信信息报;2010年
9 河南 徐安峰;快速批量绑定MAC地址和IP地址[N];电脑报;2003年
10 江苏 缪红燕;PC与MAC互连大全[N];电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苏毅珊;认知水声网络MAC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吴琼;车载自组织网络MAC协议及性能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习勇;信道自适应的交叉层MAC协议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岳然;基于Ad hoc网络的MAC协议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黄联芬;基于环境认知的无线Mesh网络MAC协议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刘月阳;无线分布式网络中基于能量的路由算法和MAC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肖峻峰;无线网络MAC协议性能分析与改善[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8 何敏;移动Ad Hoc网络MAC协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乐;无线传感网MAC协议自适应优化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昊;面向能耗均衡的低占空比MAC协议研究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3 鲁璐;基于定向天线Ad Hoc网络的MAC协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徐燕君;基于智能天线的ITS无线Mesh网络MAC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武春花;基于分布式发送时间规划的水声网络MAC协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邹玉涛;单信道全双工MAC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唐雨龙;车路通信中MAC层消息传输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8 曹东瑜;面向可变负载的传感网MAC协议研究与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7年
9 孙鹏;基于流量自适应机制的无线传感网MAC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0 郝帅;车载自组织网络下的MAC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6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2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