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噪声模型下D2D蜂窝系统的多用户合作功率控制分配方案
本文选题:DD + 资源分配 ; 参考:《计算机科学》2017年07期
【摘要】:为了减轻D2D用户在通信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提高整个蜂窝系统的吞吐量,根据D2D用户数目、信道状况和系统吞吐量的限制需求,分析干扰噪声模型约束下多用户发射功率的控制问题。通过引入玻尔兹曼常数等参数对干扰模型进行条件约束,最终得到基于效用下系统的平均发射功率和最大和速率,进而给出基于反向迭代组合算法的多用户合作博弈功率控制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满足了多用户共享蜂窝网络频谱资源下的功率分配需求,终端用户发射功率经过多次反向迭代后达到纳什均衡,系统的吞吐量显著提高,频谱资源达到了较好的均衡收益。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D2D user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throughput of the whole cellula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imited demand of the number of D2D users, the channel condition and the throughput of the system, The control problem of multi-user transmit power under interference noise model constraint is analyzed. By introducing Boltzmann constant and other parameters to the interference model, the average transmission power, maximum and rate of the system based on utility are obtained. Furthermore, a power control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inverse iterative combin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user cooperative game i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meets the power allocation requirements of multi-user shared cellular network spectrum resources. The end user transmit power achieves Nash equilibrium after several backward iterations, and the throughput of the system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spectrum resources reach a good equilibrium income.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0060)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学术科研活动(2015D046)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拔尖人才资助项目(gxbjZD2016044)资助
【分类号】: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钱程;钱丽萍;武航;陈庆章;;混合D2D蜂窝网络的系统吞吐量优化[J];计算机科学;2016年01期
2 何朵奇;王斌;季文君;王文鼐;;LTE网络下基于图着色理论的D2D分簇资源分配方案[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3 程永生;朱江;林孝康;;引入D2D通信的蜂窝网上行资源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2期
4 蔡艳;刘旭;邵世祥;朱洪波;;基于蜂窝网络的多对D2D通信性能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年09期
5 洪顺利;李有明;金明;王刚;;射频干扰环境下OFDM系统的盲信号干扰噪声比估计[J];通信学报;2014年06期
6 肖海林;王鹏;聂在平;欧阳缮;;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基站协作通信功率分配方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黄武军;刘天虎;许维胜;吴启迪;;N人合作博弈的Nash及演化均衡稳定策略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大禹;李敬兆;任萍;;基于噪声模型下D2D蜂窝系统的多用户合作功率控制分配方案[J];计算机科学;2017年07期
2 关世杰;;蜂窝网络中最佳中继站的选择[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年06期
3 詹金珍;郭达伟;滑维鑫;;基于公平性的D2D时隙调度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7年03期
4 李光明;田孝华;鲁凯彬;孙博;;空中飞行导航系统干扰功率优化分配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7年02期
5 郭蕊;朱贺新;王笑洋;;5G网络中D2D通信资源分配的研究现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6 姜彬彬;;空间信息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6年11期
7 殷茗;蒋丹;马静;邓国林;;异地分布式敏捷开发团队协作合作博弈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8 钱志鸿;王雪;;面向5G通信网的D2D技术综述[J];通信学报;2016年07期
9 余萍;杨俊;韩东升;;基于路径损耗的无线异构网络多用户基站分簇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16期
10 韩东升;袁华璐;丁莎莎;余萍;;一种无线异构网络中的分步协作基站分簇方法[J];电讯技术;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寇明延;王笑一;甄燕翔;徐惠民;;蜂窝网联合协作MIMO上行容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李剑强;崔伟亮;江桦;王宁;;OQAM/OFDM信号二阶循环平稳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5期
3 吕星哉;王振;朱近康;;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主从协同功控[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0年01期
4 蔡玲如;王红卫;曾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污染演化博弈问题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9年08期
5 孙锐;赵大丽;;动态联盟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9年01期
6 郑鹏;何同林;刘郁林;彭启琮;尤春艳;;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盲信源分离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吴昊,杨梅英,陈良猷;合作竞争博弈中的复杂性与演化均衡的稳定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8 孙庆文,陆柳,严广乐,车宏安;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演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志刚;功率控制在优化最坏小区中的应用[J];电信技术;2001年11期
2 钱业青,姚天任;分布式离散功率控制[J];通信技术;2002年07期
3 李文娟;惠晓威;;3G系统中的几种联合功率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4 鲁玉芳;唐宏;朱江;张家波;;TD-HSUPA系统E-PUCH信道功率控制机制研究[J];数字通信;2010年06期
5 张炜,铁玲,戎蒙恬,诸鸿文;一种基于博奕论的功率控制准则[J];通信技术;2001年07期
6 钟卫,徐友云,蔡跃明;非合作功率控制博弈优化设计[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汪筱阳;吴德伟;戴传金;;多飞机着陆测距信号的功率控制策略[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毛翔宇,郑建宏;模糊逻辑在内环功率控制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黎宁,徐艳,谢胜利;一种802.11功率控制协议的仿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肖迎春,裴_g;三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俞立;;基于加速超松弛迭代方法的随机功率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赵云波;张纪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及相关控制理论问题[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欧怀谷;李富;张良驹;冯俊婷;;核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实现[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洪峰;梁朝晖;周正;邝育军;;可变速率可变功率的V-BLAST系统的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忠;任苏萍;雷礼平;杨永祯;;CDMA功率控制的计算机仿真[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梅俊蓉;钟义信;;CDMA系统中的最优前向功率控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邓也;戴明艳;张慧;张晓辉;;PS下行功率控制原理及评估方法简介[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云波;张纪峰;;Ad hoc网络中两种功率控制策略的传输容量分析[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李平;;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博弈算法[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妮丽;王峰;;Ad Hoc功率控制与节能技术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王珏;从点看面现有CDMA网络如何工作?[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武晓黎;TD手机很“绿色”[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4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
5 ;“软硬兼施”TD终端更绿色[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松华;无线网络串行干扰消除功率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黄秋萍;多用户系统的容量及功率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张艳荣;蜂窝移动通信分布式功率控制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陈波;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杨春刚;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胡荣;宽带CDMA移动通信高性能接收及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晓勇;LTE-A系统中功率分配与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文晓聪;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金婧;LTE-Advanced系统中多天线协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范军;采用智能天线和功率控制的Ad Hoc网络MAC协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丽;基于博弈论的两层Femtocell网络功率控制与干扰管理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金乐;两层Femtocell网络中基于信道增益不确定的鲁棒功率控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董广伟;WCDMA的功率控制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4 卜超;蜂窝网络中功率控制的研究与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查建青;通信系统低辐射能量方案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陈文博;基于Femtocell功率控制技术与能效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蔡培;基于载荷优化与功率控制的智能风机叶片驱动系统的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孙莉莉;基于功率控制博弈的跨层干扰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李世杰;面向功率控制的车载自组织网络组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瑜敏;超宽带无线Ad Hoc网络MAC协议及功率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9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29213.html